小小书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小小书屋 > 农家子科举养家[种田] > 第34章 县试开考

第34章 县试开考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顾玉成照旧回家,每日里自学。

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并不觉得有哪里不对,每天复习背诵经义五百行,上下午各做两篇文章,同时研读顾仪留下的注释本,间或到图书馆去,日子过得非常充实。

顾玉荣在哥哥的带动下,也过上了努力认字的生活。到年底的时候,已经能把三字经磕磕绊绊背下来,还能写六十多个字了。

然而她最得意之事,还是投壶十发九中,准确率冠绝全家。

王婉贞笑而不语,扯了布给孩子们做衣裳。

倒计时的日子一天天减少,顾玉成勤恳学习的同时,更加重视身体,每日早晚都绕着院子跑圈,跑到额头冒汗再散步拉伸。

反正关着门,也没外人看见,他不但自己锻炼,还教了顾玉荣半套体操。

这日,顾玉成正在院子里背书,忽然有人来送信。拆开一看,原来是顾仪游玩途中接到家中来信,便匆匆回了京师,归期不定。

顾仪在信里简单交代两句行程,又叮嘱顾玉成沉着应考,既不要懈怠功课,也不能过于紧张。他的学生,考个秀才简直手到擒来。

这一年逐渐得知老师过往战绩的顾玉成:“……”

为了不打击老师的信心,翻过年儿顾玉成只歇了两天,从正月初五开始就不再出门,专心在家中模拟考,连作息时间都跟着一并调整。

科举统共三大考,院试、乡试和会试,其中院试又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三关。闯过前两关就是童生,闯过三关才是秀才。

顾玉成深受现代生活熏陶,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作息非常规律。但县试的时候,三更就要候在考场外等叫号,然后排队进入考棚,正式开考还不到卯时。也就是半夜十二点得到达考场,凌晨五点不到就开考。

虽说正常情况下,压力越大动力越大,在刺激之下头脑会更加清醒,但谁防得住万一呢?

哪怕顾玉成自觉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都还可以,还是逐渐将作息颠倒过来,傍晚入睡凌晨即起。进了二月份,他已经能在凌晨四五点守着炉子写文章,整个人精神奕奕的。

没过两天,县衙外面贴出告示,定于二月十二县试。

顾玉成和在图书馆认识的几个学子互相约好结保,就一起到县衙报名,登记了籍贯、出身、父祖姓名、保人等信息,然后回家专心备考。

临到考试这日,王婉贞一宿没睡,早早给顾玉成做好发糕和咸肉饼,又切成薄薄的片状,给他放到考篮旁边。

半夜时分,顾玉成再次检查过笔墨纸砚和吃食,就提着灯笼独自去了考棚。

他家离考棚不远,到的时候还没多少人,都在外面站着等叫号。

没过多久,与他结保的钱同、杜子敏等人先后赶来,五个人站到一处。等衙役叫到之后,就依次上前,验明身份后分别进行搜检。

这时的读书人格外讲究体面,然而搜检起来跟“体面”二字毫不搭边。顾玉成还算跟县令有点关系,也被翻得蓬头跣足,形容狼狈。

在他前头,有一个鞋底夹了小抄的,还有一个在头发里藏纸条的,都被毫不留情地拎到墙角蹲下,登记了姓名籍贯,往后三届不得应考。

顾玉成来不及感叹,就被冻得直打哆嗦。他匆忙整理好衣衫,拿上自己的东西进到考棚,寻了个靠前的位子坐下。

考棚是新搭的,足足三丈高,很是宽敞,每个考生都配有桌椅,互相之间隔着至少一米。

这条件虽然一般,但比起贫穷到连个考棚都搭不起的县城来说,已经足够幸运。有些地方甚至连桌椅都没有,直接摆两摞砖头,在上面搭一块木板。

顾玉成闭目眼神一会儿,趁着还没开考叫了水,就着热水吃下几块咸肉饼,然后擦好桌子,专心等待开考。

天色微明的时候,谭县令来到考棚,训诫几句后发下考题,命人打开窗户,正式开考。

二月凌晨的冷风灌进来,吹得人猛一精神。

顾玉成飞快抄下考题,细细看了几遍,就开始研墨。

县试要考三天,第一天是正场,只要能考过,后面两场一般也会通过。正场的题目也最难,考的是几道经义和两篇文章。

谭县令是个不喜截搭的人,即使为了增加难度,也没有把经义内容割得支离破碎。顾玉成早已把几本书背得滚瓜烂熟,几乎每个句子都做过排列组合,没费什么力气就把这几道题做完,开始专心思考文章。

一道是“君子慎独”,另一道是“力行近乎仁”,顾玉成每日里模拟考,破题极快,很快就从《中庸》里的“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和《大学》里的“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出发,在草稿纸上写下“夫古之贤者,以其德粹而使天下安矣”。

许是习惯了这个点儿写文章,顾玉成只觉思路顺畅,下笔如有神助,很快就写完了第一篇。

他数了数,发现字数不多不少,便默读一遍,修改了个别词句,使其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尔后铺开考卷,规规整整地誊抄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