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小小书屋 > 穿到北宋当知县gl > 第6章 第六章

第6章 第六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田清一是从大学开始兼职汉服模特的,因为那时候正和初恋谈恋爱需要钱,所以她什么活都接,接到反串的活后,她还特意去学过男步,类似身上这套汉服她曾经就穿过,不过当时穿的是红色,而和她搭档的正是前女友,两人就是那时候认识的。

初恋是在大学谈的,谈了不到一年就因为对方移情别念被分手了,刚分开的时候肯定是难过的,但现在再想,内心已经毫无波澜。

反倒是前女友,光是想到,就让她心痛难当,两人明明相爱最后却只能以悲剧收场,她有很大的责任,说不遗憾是假的,可惜,她再也没有机会勇敢了。

田清一回过神就发现有些人已经收好黄敕书拿着木质笏板往回走了,连忙一边收黄敕书,一边拿起自己的木质笏板跟着往回走。

她以为进士科一甲的前三名,尤其是状元肯定穿的是红色袍服,结果她找了好久,都没找到穿红袍的,就是最前面的三人也穿的是绿袍。

显然最前面的三人就是进士科一甲的前三名了,田清一只记得状元姓徐,两名榜眼姓甚名谁就完全不记得了,反正原身都不认识。

在进士科一甲前三名的带领下众人进殿再次向皇帝谢恩,谢恩毕,众人拜而出,今日的唱名赐第也就到此结束。

其实除了袍笏之外,皇帝还按例在殿上赐了每人淡黄绢一领,淡黄带子一条,绿罗公服一领,靴一双,但直到众人出了宫门都没人把这些东西发给他们,其他人都不问,心思压根就不在这上面的田清一就更不在乎了。

众人进宫时还是早上,出宫时已是下午,却没有一个人说饿或者脸色不好,反倒个个红光满面、喜气洋洋的。皆因众人来时还是布衣,出时却已是手持笏板身穿绿袍的官员,从此阶级身份大不相同,人生也会完全不一样。

只有田清一神色淡然,一副神游天外的样子,和身边的人形成了鲜明对比。只因今天不仅是唱名赐第的日子,更是九方信选定的良辰吉日。

对田清一而言却是倒霉的第二天,第一天倒霉的穿到了北宋,第二天则成了倒霉的“提线木偶”,完全身不由己。

出了宫门后,在状元和榜眼的带领下,进士科一百多人,或骑自己的马,或坐自己的马车,准备开始新科夸官,即从东华门开始,然后沿主要街道前往太平兴国寺。

田清一怎么都没想到在北宋的新科夸官竟然如此简陋,自备车马也就算了,还是进士科所有人都参与,就挺出乎意料的。

东华门外本就是东京最繁华的地方,再加上今天新科唱名,就更热闹了,从早上开始就陆陆续续有人赶来,而且男女老少皆有,现在已是人山人海。

无论早来的还是晚到的,都只为一睹绿衣郎神采,要是能顺便粘粘喜气就更好了,因为但凡是宋朝人就没有不想培养出绿衣郎的。

等魏十二等人找过来时,随从竟多了二十来人,搀扶田清一上马后就围成一圈将她保护起来,田清一顿时觉得莫名其妙,直到看见有富商带仆从捉婿,她才庆幸保护自己的人手够多。

古人“追星”的疯狂程度真的一点也不比现代的粉丝差,看路边一张张激动兴奋的脸,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还真是什么时代都不缺追星现象,只是追的“星”不一样而已。

新科状元当之无愧的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其他人也不甘于后,仿佛开屏的孔雀一般骄傲又自信,唯有田清一像在看戏一样,全然不知自己也是被人争先恐后观看的“猴子”。

热闹的队伍一直走到太平兴国寺才停下,跟随的人也比一开始少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也随着新科状元等人陆续往寺内走后,也渐渐散了。

寺内设有临时期集所,所谓期集所,就是皇帝专门拿给中了进士的人聚会用的场地,以此表达皇帝对他们的重视,今年被安排在太平兴国寺内。

人到齐后状元上台发言,田清一这才看清状元的相貌,和她想象中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的状元一点也不沾边,就一位长相普通的中年大叔。

状元七七八八说了一大堆,对他长相颇为失望的田清一愣是一个字没听进去。直到状元下台,大家开始吃饭吃茶,她才知道今天的活动即将结束,顿时就有些心慌。

众人进来时按顺序,出去时也按顺序,导致田清一想磨蹭到最后再走都没机会,只能被裹挟着往外走。

田清一刚出太平兴国寺,就被一直等在外面的魏十二找到了,一行人汇合后就马不停蹄的往九方宅赶,那架势竟比之前去皇宫还着急。

赶路间隙魏十二抬头时看到二郎君沉着脸并不高兴,瞬间就想到了二郎君不喜商人之女的传言,心想:要娶自己不喜欢的女人,也难怪二郎君会不高兴了。

田清一从没想过自己会结婚,更没想过会在北宋和一个陌生人结婚,而且对方还不知道她的真实性别!要是时间能慢点,再慢点就好了。

再次回到张灯结彩的九方宅大门时,田清一不想下马,可有人已经将马凳摆好,而相当于九方家的大管家刘元山也迎了上来,行叉手礼道:“吉时将至,还请二郎君回房更衣。”

“有劳刘内知。”田清一只能下马,这里的大管家叫内知,刘内知跟随九方信多年是其得力下属,为人本分守礼且谨慎,就是有个不成器的儿子。

刘元山亲自送田清一到大门后方才回去继续迎客,宅内人来人往,竟比大门外还热闹,处处透着欢声笑语,就连仆人的腰间都绑了喜庆的红带,中堂更是红彤彤一片。

回小院的路上有不少仆人和来喝喜酒的人向她行礼,按照原身的记忆需要回礼的她就回,无需回礼的就没管,也听到了一些窃窃私语,比如这门婚事门不当户不对,新郎看不上商人之女的新娘,云家走了大运才攀上这门亲等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