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小小书屋 > 末世女带着空间穿六零 > 第36章 晋江独家

第36章 晋江独家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

放暑假了。www.kanshushen.com

林小婵把小鸡和兔子托付给张班长, 准备回老家。

部队这边, 会定期安排车队前往山区。林小婵立马想到了“三线建设”,一些秘密工程就设在山里, 往那边运送补养也就不奇怪了。

这么一来,进山就容易多了。

林骏山联系了车队,帮忙送一下。

杨晓光和杨晓刚也要跟着。

还跟妈妈说:“现在提倡学工学农,到山里就是接受“学农”教育啊, 还能学到好多知识呢!”

徐春芳考虑了一下, 就点了头。

她备了钱和粮票, 让晓光带着,说是交伙食费。

李秀娥笑着说:“徐大姐, 不用这么客气,我都准备好了!”

可徐春芳还是坚持着。

去了山里,哪能白吃白住啊?

杨成业也说:“就让晓光带着吧!”

到了约定日子, 三个娃娃提着旅行包上了卡车。他们都穿着白衬衣, 绿军裤, 斜挎着书包和军用水壶,看着就像一家人。

卡车一路飞奔着,到了杨平坝。

跟去年相比, 杨平坝有了变化。

公路通到了镇子上,卡车可以开进去了。

三个娃娃下了车,在路边喝了水。

就背着旅行包进山了。

山里绿意葱葱,格外凉爽。

杨晓刚很兴奋,看到什么都觉得稀罕。

林小婵一路走着, 一路讲解着,只觉得灵气充沛,心旷神怡。

杨晓光也很兴奋。

这是他盼望已久的,终于跟小婵妹妹一起回来了。

*

翻过山坳,就进了村子。

赶在下午,村里静悄悄的。

除了几个娃娃追上来围观,大人们都在忙着。有编筐子的,有打草袋子的,有晒山货的,不再像过去那样扎着堆儿,摆龙门阵了。

有娃娃跑去报信,大根二根小根就奔了出来。

哥仨都穿着白坎肩儿,晒得黑黑的。

“小婵,你可回来了,娘都盼了好几天了!”

大根接过旅行包,打着招呼。

二根上去一把抱住晓光和晓刚,捶了几下。

几个娃娃寒假里都见过面,熟悉得很,就说说笑笑地往家走。

林大根听到篮球队拿了冠军,就约好了去学校打篮球,还说:“我们学校弄了个篮球架子,画了场地,可以打半场了!”

山村学校,也变得有模有样了。

林小婵听着,就忍不住问道:“哥,期末考得咋样啊?”

“哥考得还行,在班里排到了前十名……”

林大根嘿嘿笑着。

班里满共三十人,排到前十也就是个中等水平,跟每一回都考第一的黎秋生比,可是差远了。

二根的成绩也是中不溜儿,就跟小婵说下一回争取进前五。

小根就显摆着。

“姐,我又考双百了!”

林小婵摸了摸小根的脑袋,表扬了一下。

对哥哥弟弟的学习,不能放松。

暑期里,还要监督着。

*

回到大山,就回到了家。

林小婵又开始了修仙生活。

先捉几只山鸡饱饱口福,再去溪边扎几条鱼,熬汤吃肉。接着,去南坡上看看蜂箱,品尝一下土制蜂蜜,还要站在果树园子里,逗鸟儿玩玩。

耍了几天之后,就静下心来干活儿。

家里养着小鸡、兔子和两头小猪,南坡上搁着几箱蜜蜂,自留地里种着玉米和青菜,说不忙那是假的。

他们一来,秀竹妈妈还要做好吃的,就更忙了。

好在大根二根都懂事了,家务活儿干得很利索。打球玩耍的事儿都丢下了,学习之余就在院里编草袋子。

杨家兄弟也学起了手艺,说赶明儿带着“劳动成果”回去。

几个娃娃聚在树荫下,说说笑笑,切磋着手艺。

李秀竹做着示范,还编了几个新花样儿。

“小婵,咱这竹器和草编都出口创汇了!”

李秀竹很是自豪。

这是省外贸公司下的订单,还发来了图样,说按照设计编织就行。这批竹器和草编手袋都是出口的,质量要求很高,价钱也公道,一个月下来,能挣二十几块呢。

林小婵也很欣慰。

一个产业一旦形成规模,竞争力就增强了。山区经济搞活了,山民们的日子就好了。这是集体经济,即便运动来了影响也不大。

要说,那场运动并不像后世理解的那样,啥都不干瞎扑腾。

抓革命促生产,是最响亮的口号。

上班时抓生产,下班后开展学习教育,两不耽误。况且,运动主要是在城里,农村还是“以粮为纲”,生产方面丝毫不敢拉下。

林小婵觉得没什么可担心的。

只要跟出口创汇挂上钩了,就有了保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