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小小书屋 > 承秦之欢 > 第6章 路行何方

第6章 路行何方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士农工商,读书为首,农民次之,工匠其后,商人居末。

前朝重农抑商,上至高官下到百姓无一不视工艺为奇技淫巧。而自从本朝建立以来,朝廷放松了对商贸的管制,民间手工业主得益,经济发展一派欣欣向荣之景,商人和工匠的地位也随之提高。

在这样的政策下,长安同洛阳的贸易往来尤为密切。泾枫镇虽然是一个小镇,但因其恰巧处于长安辖区和洛阳辖区的交界处,便成了重要的贸易通道。

两地走商的商贾人士都会在这个地方置办家业,方便自家商业车队在此停歇。

也正因此,泾枫镇比同等的镇区繁华许多,经年累月,泾枫镇同前朝时相较,已是不可同日而语。

泾枫镇的房屋建筑有古朴气韵浓厚,凡是来过此地的人都惊叹于其民风淳朴,近乎路不拾遗。

刚入秋的泾枫镇,街道旁的树叶微黄,余晖为其镀上金光,在晚风吹拂下不安分的摆动着身躯,随时都可能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一般伴风远行。

石板铺衬的街道上,行人三三两两比肩而行,或满面春光,或愁眉不展,有小儿穿梭在人群中,嬉戏笑闹。

人流间,石桥上,一位黑衣男子侧身关切的望着身侧着浅紫布衫的公子,驻足不前。

梅左压低声音道:“秦兄,天色将晚,我看咱们先找间客栈歇歇脚吧。”说完,就解了腰间的葫芦想让秦斯然饮上几口解渴。

待匆匆打开葫芦塞,香醇的酒香便结伴而出,梅左这才意识到葫芦里装的不是“甘露”而是“琼浆”。瞪着眼哭笑不得,看了看气息不匀的秦斯然,又看了看自己腰间的酒葫芦,最终将视线定格在了秦斯然身上。

秦斯然不住的轻喘,白皙的脸庞透出薄薄粉色,有些疲惫的回道:“那便麻烦梅左你了。”

梅左暗自叹了口气,默默将葫芦挂回腰间。有些无奈的看着身边香汗淋漓的秦斯然,明明已经疲乏的不行,却非要硬撑,随后又懊恼的暗骂自己居然忘了秦斯然的伤还未痊愈和不是谁都同她一般用酒解渴的事。

只见梅左走近秦斯然,一边念叨一边用衣袖擦拭着秦斯然额头的汗渍:“姑娘家,若是受不住便说出来,下山这一路少说也有七八里,我估摸着你从小到大都没徒步走过如此远的路,真不知道你为何这么倔,也不知同我说一声。”

向来不喜与人亲近的秦斯然,感受到梅左的靠近,不由僵住身子。耳边梅左的念叨声不断,直至“声”字落下,秦斯然才回过神,动了动身子,悄然后退半步,笑意清浅:“言重了。”

这一退,梅左替秦斯然擦拭的手突然落空,有些不解的望进秦斯然眼底,直到触及那抹疏离的神色,才收回双手。负手饶有兴致的盯着面前礼数有加的秦斯然,见秦斯然静静注视自己,梅左俯身,故意贴在秦斯然耳畔:“秦姑娘,如若梅左未曾记错,昨夜你可是应了我的要求的。”说完轻笑着撤开身子,眉眼间尽是得逞的笑意。

秦斯然不易察觉的皱了皱眉,她属玲珑心思,梅左这话一出,便明白她意欲何为。站在桥上凭栏而立又恢复了那副清冷模样,只得说:“依你便是。”梅左但笑不语,抬眼朝街道望去,她记得距桥不出一百步有一家客栈,开口道:“秦兄,随我走吧。”秦斯然轻轻点头。

梅左举步引秦斯然前往客栈,眯着眼若有所思:这姑娘我给擦个汗渍,都僵着身子变扭的不行,若是我贴身搀扶不晓得会怎样。梅左自顾自的想象,觉得有些逗乐,兀自笑了起来。

一旁的秦斯然瞥了梅左一眼,若不是翻白眼实属不雅之举,她定然早已赏给梅左十数个了。

下了桥,由左沿河而行,屋舍同河岸隔出的距离,足以让两辆马车并驾而驱。河边的柳絮枯黄随风飘荡,石阶由高至低延伸到河水之中。泾枫镇的妇人大多会来这条名为“白河”的河边浣衣。

此时太阳还未完全落下,妇人们在劳碌中总要为自己寻些乐趣,譬如谈谈后街张家的女子不知检点,论论前街李家的公子还未找到婚配之人。

而梅左同秦斯然保持着“行不语”的原则,一路安安稳稳的走到了客栈门前。只见匾额上写着“无忧”二字。传闻这是前朝著名书法家韩泽声名大噪之前,穷苦潦倒路过此地时,上任店家善心仁德,见他面黄肌瘦的模样,便舍了一碗馄饨。

恰巧店家苦思客栈店名而不得,韩泽斟酌片刻建议道:“店家觉得无忧如何?”店家听后大喜,抚掌连声道:“好,好,好。”激动之余,顺道邀韩泽在一块木板上题字,韩泽乐意之极,提笔写下“无忧”两字,随后谢过店家悠然远去。在此之后店家遣人拿去雕刻,才发现韩泽笔力入木三分之多。店家得知后惊喜的直接挂在了店门上方,再未取下来。搁如今此匾已然价值千金,韩泽真迹引得许多文人慕名而来,无忧客栈也因此生意兴隆。

无忧客栈在这泾枫镇傍河伫立近八十年,算是泾枫镇的老招牌了,服务周到,是许多商队歇脚的首选之地。梅左和秦斯然刚踏入店门,店小二便热情洋溢的凑上前招呼:“哎哟,两位客官是打尖还是住店啊?”梅左状似无意的扫视了大堂,回廊式的布局,桌椅顺着廊道摆放,每道又用围栏相隔,中间留出一条六尺的通道。

两人恰巧赶上了饭点,只见大堂内座无虚席,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随口说道:“两者皆有,要一间上房。”

店小二赶忙回头大喊一声:“客人两位,上房一间。”这句话在小二的口中千锤百炼,一出口喊的那叫一个抑扬顿挫。接着另一个小二迎了上来微微弯腰,恭敬的招呼着:“两位客官里面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