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小小书屋 > [猎人]愿者上钩3 > 第113章 关于未寻

第113章 关于未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并且,只有在群像视角下,这个故事才能继续写下去,才有推动剧情的支点。不然靠未寻,她根本不做什么,就一直在那漂着,就推动不了剧情了。

所以,我一开始选择了旅团成员的视角。

因为库洛洛偷了棺材导致部分旅团成员被强制关联,旅团成员发现被强制关联,要解决强制关联问题,才会千方百计去找未寻。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不在她身上,就去找问题的根源登托拉家的人,才会跟登托拉家的人结仇,才有后面的剧情。

在这个过程中,因为被强制关联,旅团成员会不断转移到未寻那里,看到她的一些事情和她的状态,才有了她那里的各种展现。

在第一部里,读者的视角一直是跟着旅团成员的。所以第一部里对未寻的称呼就是那个女孩,而不是她的名字,因为旅团的人根本不在乎、没记住她的名字,在旅团成员视角里,自然就没有未寻的名字。

在第一部里,库洛洛看到的未寻,是什么事都不想做的停滞状态,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和死了的状态也没什么区别。像这种状态,是承担不了推进剧情的任务的。

芬克斯和飞坦看到的未寻,也是游走在不同地方,像蜻蜓点水般路过那些地方,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这就是她被强行复活后的状态,如梦游一般游走在这个陌生的世界。以她的性格,我不可能立马就去写她做这做那,只能通过很多的人的不同视角,去告诉读者她那时候的状态。

没有外力的介入,她的状态会这样一直持续下去,不会自己深度介入什么事。即便想推动什么,也不会自己深度介入,会找到能推动这些事做成的人去做。

所以,最初她只是把阿芙乐尔他们送去读书、给优路比安大陆许多国家找政策资金支持去搞各种建设项目、让人做语言学习的教程资料等等,这些都是不需要她深度参与的。

到了第二部,黑鲸号遇难,消息传到她那里,她去追踪黑鲸号,找墨莲娜和玛琪小滴。到了这个时候,她才有了自己的行动动力,因为那些都是她在意的人。

因为和登托拉家的人纠缠,旅团在黑鲸号上才会被登托拉家的人针对,才有了差点被团灭的结果。没有第一部里和登托拉家的纠缠,旅团不会被团灭,也不会有后面的一连串事情,所以第一部的纠缠是必要的。

第二部里,上了黑鲸号后,旅团成员死了那么多,库洛洛重伤,所以玛琪托未寻去照顾库洛洛,这才有了两人后面的那些事。所以她才会替旅团成员传信,告诉他们库洛洛的情况,才看到了旅团内部的各种矛盾,看到了库洛洛的挣扎,才把他们的状态和流星街联系在一起,才会去做很多针对流星街的计划,才有了第三部的很多情节。

可以这么说,第一部,就是被强行复活的未寻逐渐找到自己行动动力的过程。没有足够的理由,她不会去做那些。我不会强行把那些事安排给她,让她按照我的意愿做提线木偶,她需要有自己的理由,自己的行为逻辑,自己的行动动力,自己的情感累积。

这篇小说的三部里面,第一部、第二部,她的活动重心都是在卡金,基本上很多时候她都待在卡金,主要就是因为墨莲娜,她在等着墨莲娜做出最后的选择,就像她在流星街的深谷里等库洛洛做最后的选择一样,她有留在卡金的理由,在这一阶段这就是她的行动动力。

到了第三部,她就没有去卡金了,因为她没有留在那里的理由了。那时候她也没有其他能去的地方,所以也就暂时留在了流星街,才会有第三部后面的那些发展。

这些故事的发展和推进,每一步都是相互关联的,有因有果,一环扣一环,不能省略。

|

顺便说一下,本文里面摘录过很多歌词,基本上都是和未寻对应的。

《送别》那首歌,三个版本的主题都和她是对应的。

第一个版本,主题是梦见母亲

第二个版本,主题是旅愁,或者说乡愁

第三个版本,主题是送别

《异邦人》是在呼应她异世界来客的身份。

《Anomie》那首歌,是在用“有生命能因为神经过敏的爱而获救吗?”这句歌词引出她和很多人因为“母亲”而跟她产生的纠葛,墨莲娜、阿尔贝托、卡卓、芙盖茨、帕里斯通、平宫城红、露颂,这些人都因此而跟她有关联。

《Llorando》(哭泣)那首歌,是呼应她和墨莲娜的纠葛的。

《大梦》那首歌,呼应了流星街人、旅团的状态,呼应了很多普通人的状态,同样呼应了她的状态。

《夜晚出生的小孩》,同样是呼应流星街人、旅团、未寻,呼应很多更接近边缘人物的人的状态的。

基本上文里面专门摘的歌曲和歌词都是有用意的,不是凑字数的。

|

在感情方面,实际上未寻挺难搞的,她有两种模式:回应式,主动式。

想要回应式感情,可以,只要某人对她的感情强烈程度,到达打动她那条线就行。到了的话,不管是谁,她都回应那个人,回以同等程度的情感。那个人对她是多少,她对那个人就是多少。到不了的话,无论怎样都只能得到拒绝。

必须要那个人先拿出感情来,让她感觉到,才有可能获得回应。而且,还要那个人一直保持感情的强烈度,一旦低于打动她的那条线,马上就会失去回应。如果那个人的感情一直在线上,一直不停,她就一直回应那个人,不会停。

所以她对那个人怎样,取决于那个人,而不是她。一旦那个人对她的喜欢跌下那条线了,马上就会失去她。因为她判断那个人的感情程度,已经不需要她回应了。她认为这样的模式对对方很公平,主动权都在对方手上,想开始、继续或结束,都由对方。

想要她自己主动的话,那得看那个人的本事。喜欢就是喜欢,没感觉就是没感觉,天塌下来也还是那样,骗不了人的。她认为这样的模式对对方其实不太公平,因为主动权在她手上,喜欢和结束,都取决于她。

她的阈值是很高的,甜到爆炸的东西她觉得是有点甜,痛彻心扉的痛她觉得是有点痛。情感方面的阈值她也很高,想要她自己主动去喜欢、爱谁非常困难。绝大部分正常人喜欢、爱谁的理由,比如长相、能力、智力、家世身份、权势等等,都很难打动她,因为她不需要这些,也不渴望这些。

别人对她的强烈情感,包括喜欢、爱、在意、关心、尊重、理解、陪伴之类的,才是打动她的理由,这又是回应式的,不是主动式的。基本上她就没有主动过,从来都是别人喜欢、在意她了,她感受到了,才回应的。她的主动模式很难开启,或者说,就没开启过。

这其实也是她的安全区,只有被喜欢、爱、在意、关心、尊重、理解、陪伴了才去回应,就不会失望了。先去喜欢在意谁,哪怕情感浓度很高,也不一定就会有回应,还常常会得不到回应,徒劳一场,是很容易伤到自己的。被喜欢被在意了才去回应,那双方都不会失望,都获得了对等的感情浓度,也不存在谁辜负谁。

所以,谁真的喜欢她,她就喜欢谁。不管对方是因为什么原因喜欢的,只要那种喜欢的程度足够深、浓度足够高,让她切切实实感觉到了是被喜欢着的,就会回应。对她来说,这种模式是最安全的模式,最对等的模式,也是最没有负担的模式。这其实依旧是等价交换的模式,和她的许愿能力一样。

如果哪一天出现了一个真的把她当做压倒一切的唯一、无比炽烈、毫无保留地爱着她的人,她是也能回应对方以对等的情感,把ta当唯一的。可惜她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人,她从来没有被毫无保留地爱过,从来没有真正成为谁的唯一过,和很多人的关系也只能说是到不了那个程度和到了那个程度的区别。

写了这么长的一个故事,写到故事的末尾,未寻和库洛洛之间的关系程度是到了那个程度的。我也写了未寻和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发展,但是很多人跟她之间的关系到不了那个程度。

酷拉皮卡是到了的,只是没能来得及写出来,他们俩之间也有很长的一段发展过程,他那条线也和未寻的过去、小杰和未寻、玛琪和未寻是关联起来的,但我实在写不动了,就留白了。

墨莲娜也是到了的。

在离开猎人协会后,墨莲娜是未寻在这个世界遇到的第一个会真的关心她的人。一路上未寻遇到了很多想骗她、想睡她的人,这些我都没有明确去写,只有在她和库洛洛的对话里一笔带过,说有人想给她下药。因为未寻不是会提这些事的人,又没有用她的视角写,所以这些都没写。

当初也是墨莲娜给未寻的建议,让她想旅行的话,不妨去流星街看看。没有她,未寻和流星街也不会有那么深的牵连,也不会有后面那么多事情。未寻收到的很多花、棉花糖、气球,也都是她送的。墨莲娜在意她,关心她,也能理解她,也不是想睡她才做这些的,所以两人的关系就能到那种程度。

墨莲娜这个角色,我大部分使用了留白写法,因为漫画里她就正式出现了一话,除了那一话,她基本就没出场了。关于她的信息非常少,能扒的信息我都在文里面写了,作为她的行为逻辑的依据。

很多读者连她是谁都不知道,自然对她没什么好感度。这种心态,也是文中的角色对陌生人该有的情感值。比如未寻,对她来说,除了玛琪,旅团的人本来就是毫不相干的人,她对他们的初始感情度就是没有的,这就是她对陌生人会有的状态,就像很多读者看墨莲娜一样。

我不可能把作者或读者对某个角色的好感度,强行放在未寻身上,把这些好感度当做她的驱动力,这样写是没根据的。就像读者,墨莲娜对很多读者来说就是不知道是什么人的陌生角色,她死不死,根本无所谓。

再举个例子,同样被西索杀了,侠客就被很多读者反复提起,还说是什么亡夫亡妻之类的,有些吼得声音还挺大的,库哔就没什么人关心。就是因为富坚没给库哔好看的脸,读者对他就没什么好感度,杀了也就杀了,无所谓。

所以,要读者对墨莲娜有很高的好感度,就像强行让未寻对旅团成员或其他猎人角色有好感度那样,是没有依据的。

不少同人里面,主角穿越到猎人世界,莫名其妙就对某些角色有很高的好感度,莫名其妙就开始要拯救这个、改变那个、各种付出、掏心掏肺,那是作者把自己的好感度投射到了主角身上,不是主角自己的。不少读者本来就对某些角色有很高的好感度,把自己带入主角,就觉得理所应当。

这样的方式,实际上就是作者、读者在按着主角的头,让ta去做这些行为,就是作者、读者的工具人。在同人里面,主角的工具人属性比许多原创文里的主角强多了,许多主角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替作者、读者去拯救、改变某些原著角色和原著剧情的。

但是,抽离这种好感度滤镜,让一个普通读者来看主角的行为,就会觉得莫名其妙,不知道主角为什么要各种拯救、付出,仿佛主角被下降头了一般。

未寻不是为了拯救、改变谁而诞生的,她是为了她自己诞生的。我写的不是工具人主角,我也不是为了剥削她、让她各种付出、各种拯救才写这个故事的,所以这样的方式在本文里就不行。没有足够的理由,没有足够的情感累积,她不会做的事就是不会做。

总之,就一句话,作者、读者的好感度、情感倾向,不是某个人物的好感度、情感倾向,某个人物需要有自己的情感演变的逻辑。

所以,没有足够的情感累积,未寻和某人关系就到不了那个程度,到不了就到不了。即便和某些人关系到了那种程度,她也不一定就会接受,这就是她的性格,我在文里也不止一次展现过。

我不会因为自己的倾向,就硬按着她的头让她怎么做。我只能努力去写,写她和不同角色的关系发展。一路顺着看下来的读者,应该能发现未寻和其他角色的关系发展。

我努力过了,认真去写了,结果还是到不了那个程度。既然到不了,我就不会硬去把人凑在一起,强扭的瓜真的很难吃。

未寻也是个强扭不了的人,她有她自己的行为逻辑,在很多地方是不肯妥协的。像有些剧情我已经写了,可她总要跳出来,反复跟我说,说她不是那样的。我又得回头去看,那段剧情是不是有哪里不对,才发现的确不该是那样的。

所以,故事的结尾,就是那样的结局,就是以她的性格会有的结局。

尽管大家是在这个故事里认识她的,但她不止活在这个故事里,她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过去,自己的故事。只是恰好在这个时段,她出现在了猎人世界,和猎人世界里的许多人相遇了,出现在了他们和读者面前。

不管在哪里,她还是她,一直是她自己,一直在寻找自己想要寻找的。过去、现在都是这样,就像她的名字那样。

未寻的名字,关键词就是寻找。

我做为人类存在在世界上是为了什么?这是她的困惑,也是她一直在寻找的答案。

寻找存在的意义,寻找人之为人的原因,寻找方向,寻找想要的,寻找自己,寻找更多的可能性……就是她的动力。

她的名字,同样回答了寻找的结果,没有找到。一直在找,一直没有找到。

广末未寻。广,广阔无垠,末,终结,未,没有,寻,找到。

无垠的终结尚未被找到,在无垠的终结来临之前一直都找不到。

这是最适合她的名字,也是她一生的写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