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小小书屋 > 穿回八年前我平步青云了 > 第20章 信念

第20章 信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谢遥一直沉浸在回忆里,韩昭对等待他的解释似乎又失了耐性,已经把话题转回荆州动乱上:“上一世的这场动乱因何而起,可有防范之策?”

谢遥一下回过神来,神色间竟有一丝慌乱,想了想才道:“荆州本就不如扬州富庶,水灾之后赈灾粮饷被州县官员层层贪墨,落到佃户手中的本来就没有多少。到刘家向受其庇荫的佃户征收秋税时,他们便把气都撒到了刘家头上。”

韩昭秀眉微蹙:“秋税征收的日子已过,为何到了十月下旬才把气撒到刘家头上?”

“若非逼得紧了,没有人愿意做这掉脑袋的事。”谢遥沉吟了一下,道:“或许在这三个月间,他们也尝试过别的方法。”

“幸好这一世我先认识了刘适。”韩昭吁了一口气:“我先修书一封,若他能作出一些让步来稳住他家佃户,到新制落成之时他们便再没有作乱的理由。”

谢遥点头道:“刘家已是一方豪强,缺的是与京官世家比肩的声望。如果他们能先其他世家挺身而出交上荫田的权力并支持以民治民的三长制,也可挣得一个名声,而圣人又有了改制的台阶,可谓双赢。”

韩昭心中顿时豁然开朗,但在细节上仍是有些保留:“逢之是个明白事理之人,可是他该怎样说服族中父老放弃荫田这一块一直以来支撑着自己家族的大肥肉?”

“朝廷必先以利诱之。”谢遥定定的看着她,眸色有些幽深:“只是,子曜的立场是在天子一方,和世家打对台的,犒赏世家之事不宜由你提出。子曜可信得过我——父亲?”

说到最后,又硬生生地加上父亲二字,唯恐她信不过他一介受父荫的公子哥儿一般。

韩昭笑了出声,叹道:“谢少卿何必这么没有自信,你不是刚刚才说过么,怀远公子从来就不是不问世事的方外之人。”

谢遥心头一紧;他从不喜欢她以冷冰冰的官位相称。可是,他连名字身份都是借了旁人所有,或许真的只有这少卿的官位以及他用以和她论政的头脑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了。

用过午膳后谢遥便回了大理寺,韩昭回到廨房开始起草送到荆州刘氏手上的信。

贺安已经离开了,只剩萧庭榕在案前一手支颐,一脸苦恼的整理着度支帐本。

见她进来,萧木头连眼尾也没有抬一下。

“萧侍御可还有干一番大事之心?”

萧庭榕冷哼一声,指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帐本道:“这还不够大么?”

“单是扬州一府,确是还不够大。”韩昭微微一笑:“但如果把荆州贪墨粮饷之事一并查了呢?”

萧庭榕放下托腮的手,坐直身子,已是一脸厉色:“韩侍御可明白把荆州扯进来的意义?”

韩昭不置可否,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扬州之事,已是百年世家和天家、新兴世家之争。而贪墨粮饷,是古往今来每朝皆不缺之事,你要把荆州牵扯进来,是要与满朝文武、十五州府去斗么?有谁会站在御史台这边?”他冷冷地看着她,眸色深深:“科举舞弊案,尚且有人得益;挑战文武百官、十五州府一整个体制,讨得了谁的好?”

她不知怎么解释上一世荆州动乱以致均田制无法实行之事,便只恨恨道:“重重贪墨,官官相卫,公平何在?黎民百姓难道生来便是注定下贱?为了维持表面的和谐,他们的声音便不是声音,他们的命便不是命了?”

韩昭说得义愤填膺,萧庭榕却是不为所动:“你是为了什么而做这侍御史,是真为了这天下百姓,还是只是为了自己的一口气?”

韩昭愣住。这萧侍御做事一板一眼的像块木头,没想到此刻的话竟是一针见血。

挑战一整个体制,执着于公平二字,真的只是因为上一世的最后一口恶气?

她只觉思绪紊乱,心口一片闷得慌,写完了给刘适的信收进怀中,便离开了御史台。

走着走着,竟是走到了中书省政事堂前。她也不知自己为何来到这里,也许是她曾经在这里位极人臣,而又亲手放弃了这里的一切——又或者是这里正正代表着她想要推倒重来的体制。

此时只见一人从政事堂走出,直直朝她走来,笑得那是一个如沐春风:“才两个时辰不见,子曜就这般挂念我了?”

韩昭白了他一眼。 “心烦意乱,出来走走。你又怎么来了?”

谢遥扬了扬手中公文,浅浅笑道:“为了大理寺派人到扬州审理之事,刚去见了各位相公。”

韩昭“咦”了一声:“御史台那边不是说好了吗?”

谢遥却是不答反问:“有什么烦心事,说来听听?”

韩昭笑笑:“你确定我们要在政事堂前高谈阔论?”

两人并肩在长长的宫廊上走着,韩昭忽道:“你可知道我们这重活一次,并非回到曾经的兴和三年,而是来到另一个看似一样的世界的兴和三年?所以,这个世界没有楚桓这个人,但一切已发生的事还是因各种原因而发生了。”

谢遥脚步骤止。她感到灼热的目光快要把自己的后背烧出两个大洞来,回身一看,却只看到了一双弯弯翘起的桃花眼。

“子曜把这样的秘密告诉我,可是对我趟开心扉了?”

韩昭无语。这不是重点好不好?

“我一直在想,为何我会来到这个世上。而我现在所做的一切,是否只是为了给在那一个世界死得窝囊的自己出一口气?”

谢遥依旧笑着,笑意却是渐趋柔和:“你也许觉得自己死得窝囊,但上一世的韩相活得绝不窝囊。”

韩昭摇摇头:“我一直活在南阳侯的影子之下,为他笑,为他哭,以他的志为志,其实直到做到了尚书令、斗倒了各大世家,我也并不快乐。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