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小小书屋 > 基建高手在红楼 > 第42章 第 42 章

第42章 第 42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我看悬……你们见那带头的小爷那副金贵模样,真不像是能带便宜粮食进城的样子,我瞅着这些粮车里,许是暹罗的香米、清河的胭脂稻,江南的碧粳。”

“你也不瞧瞧这京城里的米价,管它什么米,只要外头来,准保比京城里的米便宜。”

“这带头的小公子看起来是个慈善模样,盼他能替咱百姓想想——这粮价要是再这么着下去,城里怕是有一半人要卖房子卖地,卖儿卖女喽!”

悲观的人却还是悲观:“我看悬……”

林如海这般招摇过市,唯恐天下不知地进了城,往京城里最大的粮行,余庆行过去。

在余庆行跟前,粮行的邵掌柜已经得到消息,在粮行门口等候迎接了。林如海一跃下马,便于邵掌柜拱手见礼。邵掌柜接了林如海递上的名帖,赶紧点头哈腰地迎了进去。

林如海带来的粮车,浩浩荡荡地来到余庆行门前,但是没有将米粮送到后头客栈里,而是整整齐齐地一字排开,停在余庆行门外。

自然有百姓好奇,上前询问:“小哥,这是什么地方送来的粮呀?”

“江南,姑苏!”驾车的小伙一口的吴侬软语,但神色间却颇为骄傲——毕竟是天下闻名的鱼米之乡。

“啧啧啧,苏州啊!”

“敢问……这粮,怎么卖?”

驾车小伙一脸迷茫,摇摇头,说:“总要比我们那里贵点儿吧?”

京里的百姓们一想:也是,人家毕竟千里迢迢运了这么远的路才进的京,不管怎样路上的税费要赚回来,加点价也是正常。

于是,有人好奇地问:“小哥,这粮,在你们那儿卖多少钱一斗?”

那小伙一挺胸,一脸骄傲地说:“八十文一斗。”

众人:……好便宜!

他们现在每天勒紧裤腰带吃一百二十文到一百三十文之间的粮食。

那小伙显然错会了京城百姓的意思,认真解释说:“吾们这可是大名鼎鼎的‘金银稻’,是全天下最好的稻米。寻常稻谷在吾们那里只要六十文。”

立即有人高声喊:“一百文,这稻米我要了。”

旁边的百姓马上反应过来:“对,对,一百文。俺这儿有钱。”

管它是什么米,反正只要比京里那些粮行的便宜就行。大家伙儿早已为这粮价疯魔了,这会儿真的有人开始翻衣囊里的铜板,打算“众筹”买粮。

“咱们这么多人,就不信买不下这一车粮。”

驾车小伙使劲儿摇手,大声拒绝:“吾是做不了主的。”

可是谁还管他?所有人听见了有便宜稻米,全都在一五一十地数钱。

这时余庆行的伙计出来,与赶车小伙打了个招呼,说是让把车驾全都赶到后头的街巷,将粮食送到余庆行的仓房里入库。

有人急眼了,大声问:“余庆行是多少钱一斗收的?”

余庆行的伙计听见问,懒懒地答了一句:“一百四十文。”

“什么?”

拦在车前的百姓全傻了。

一百四十文的进价?这究竟是粮行老板疯了还是他们耳鸣了?

“吾就说么,吾们这是江南的金银稻,吾们自己都舍不得吃,送来京城……”驾车小伙在一旁嘟嘟哝哝地解释。

旁边的百姓快哭了——他们好不容易盼来了从外地送粮入京的,结果竟真的如他人所预料的那样,送进来的是他们吃不起的天价稻米。

粮行里出来的,不止有身强力壮的伙计,还有十几个一脸凶相的护院,一概挽着袖子,露出胳膊上的腱子肉。京里的百姓就算是再舍不得,也不敢拿眼前这盛放这天价稻米的车驾怎么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粮行的伙计把车驾赶去后头粮仓。

驾车的小伙卸了差事,这时似乎松了口气,小声说:“这是金银稻,自然贵点……”

京里的百姓都冲他怒目而视——这风凉话说的。

好好的希望,陡然间落空,眼下人人脸上都写满了焦虑的痛苦。

谁知小伙继续说,“寻常稻米其实也有……”

人群愣怔了一两个弹指的功夫,随即轰的一声围拢上来,将小伙周围围了个密密麻麻,水泄不通。

小伙瞅了瞅身边人群那渴求的眼神,笑了笑说:“吾们公子说了,明天未时一刻,在打铜巷的胭脂坊……你们能不能不把这消息教别的粮行的人知道?”

南方小伙说话带着口音,没法儿像京里人那样卷着舌头说话。可是他这话在京城百姓耳中听来,就像是圣旨纶音一样。

“是,是是是——”

“胭脂坊,记住了。”

“怎么听着像个卖胭脂水粉的地界儿?”

刚有个没眼色的把这话问出了口,立刻就被旁边的人重重拍在肩膀上:“你想啥呢?可不就是买胭脂水粉吗?”

在身周各人各种眼色的提示之下,这个冒失鬼终于反应过来,点着头失笑道:“对对对……可不就是买胭脂水粉?红的胭脂,给媳妇捎一盒,白的水粉,一家老小,多多地背它个两斗回去。”

“是啊,就是如此!”

“往后大伙儿千万记得都这么说。”

“对对对,大伙儿以后都只说买胭脂水粉,尤其是在那些粮行的伙计们面前……”

“是呀,既然有平价的胭脂水粉,可千万别叫别的胭脂铺子给听去了,抢在咱们前头去收货!”

至此,京里的百姓多了一项兴趣爱好,就是去打铜巷的胭脂坊买“水粉”,而且买起来很吓人,都是论斗买的。

“今天到的是寻常铅粉,成色一般,胜在便宜,和官价差不多。”——这就是普通米,可能还有点儿陈,价格和官价一样,在七十文一斗。

“赶紧地,胭脂坊的掌柜说了,今儿晚上到的是上等江南茉莉粉,只要七十二文钱一斗……大家伙儿,赶紧抄家伙啊……”这就是上等江南好米到店了。

而京里的粮行却对此一无所知,唯一注意到的,便是忍痛数着兜里的铜板,上粮行里买高价粮的寻常百姓越来越少了。

但是京里的各大粮行却无暇注意这件事——他们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一种源自江南的神奇谷物“金银稻”上。

*

贾放在林如海当中表演了一回“江南大粮商携粮进京之后”,前去向林如海恭贺:

“如海兄,经此一事,恐怕世人都会以为这江南人杰地灵,江南的粮商,也都与如海兄一样,倜傥儒雅,出口成章。”

林如海羞涩地笑:“哪里哪里,子放你莫要再笑我……不过我也没想到竟能说动那‘百谷尝’,让他用一百四十文的价格收购我们那些‘金银稻’。”

林如海带去余庆行的两万石“金银稻”,哪里是什么真的“金银稻”,根本就是一般新稻与一半陈粮混在一起,两种颜色一混,到了林如海口中,便成了天下奇珍、江南神谷“金银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