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小小书屋 >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 第170章 第170章分而击之

第170章 第170章分而击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看起来,这些女兵好像和他们没有什么两样。

“公主。”巡营将军连忙和李初见礼,其他人也都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安定公主,赶紧跟着见礼。

“不必多礼,我只是四下看看。想必和你一样心存疑惑的人不少,既然如此,就让大家都过来,我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只围东突厥的城池,却没有趁东突厥内乱的时候进攻东突厥?”李初面色柔和,一派和气,对于别人的质疑,李初也没有放在心上,反而也想趁这个机会让大家知道她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派兵马攻城。

“公主做事自有公主的道理,我们这些人只要听从公主的安排,一定能够打胜仗。”巡营将军很相信李初,因为李初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在他们这些将军的脑子里牢牢的刻着一句话,听李初的准没错。

李初挥挥手,“这可不行,虽然诸位都是将军了,但也应该多想多问,不懂的就应该问,我虽然是元帅,执掌三军,可能有时候也有想的不周到的地方,那就靠你们帮我指出来。”

如此谦虚求学的态度,让不少人都暗暗心惊。

李初觉得还不够,扫过在场的所有人,诚恳地道:“正所谓一人计长,两人计短,天下间的事,不是说像我们这样统御三军的元帅就能把天下的所有事都能想得到。否则的话,朝廷怎么会要那么多的官员,又怎么会设下各种各样进言之法,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把我们都没有发现的问题指出来,提醒我们,好让我们可以改正。”

“那么敢问公主,为什么我们一直围在东突厥的城外,却不曾进攻?难道东突厥还有什么兵马是我们比不上的?”被李初一通忽悠,方才就心存疑惑的小兵,这个时候迫不及待的追问。

“有句话应该这样子说,如果自家的兄弟打起来,没有人对付他们,只是冷眼旁观,看他们打,或者是说几句煽风点火的话,一定能够让他们兄弟越打越厉害。反过来,他们兄弟二人才动起手来,却有人想来抢他们的家产,杀他们兄弟俩,那么这个时候他们绝对会一致对外。”李初举例说明,简单易懂。

小兵立刻明白了,“现在东突厥内乱就相当于他们是两兄弟在打架,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进攻,他们会立刻休战一起对付我们。”

李初点点头,“不错,正是这个道理。我们之所以陈兵在城外没有动,不是为了震慑百姓,而是为了让东突厥的官员心生惧意,不管他们做什么,都得小心谨慎。因为我们只是一时不动手,不代表会一直不动手,万一要是我们突然动手,完全可以打得他们措手不及,他们会不害怕?”

就算现在东突厥忙里忙外,就想平定国中的动乱。也一定会把大部分的兵马都用来监视大周的兵马,生怕大周会在他们没有防备的时候忽然就攻打他们的城池。

这样一来,就会让他们的兵力分散,想要迅速平定内乱更难。

好吧,就让他们自己打,打的越激烈越好。

打到最后精疲力竭,他们就不会再想和大周动手。

“兵法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果不是东突厥对大周虎视眈眈,我们又怎么会兴兵前来?来了,就要让他们牢牢地记住一个道理,别管他们和多少国联手,大周都不是他们可以打主意的。不犯大周便罢了,犯我大周者,诛!”一个诛字十分霸气,听得在场所有的将士热血沸腾。

李初又恢复方才的温和,“所以不要觉得你们守在东突厥的城外,没有和东突厥的人交手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干。你们站在这里,守在这里就已经是对大周的守护,百姓的守护,你们是大周最值得敬佩的人。”

世人对于军人的轻视,不仅仅是因为认定军人粗鲁,也是因为以前的军人,他们总会欺压百姓,就算他们是从百姓中来,但是带领他们的人总会带着他们做些伤害百姓的事,一来二去,恶性循环。

可是李初见过最可爱的人,见过那些备受百姓推崇的军人,也希望手下的这些兵马,最后也能够成为百姓最信任的那群人。

所以军中规矩十分苛刻,对于百姓的要求,也希望他们可以把这些军人当做自己的亲人保护爱护着。

这么多年来算是有些长进,哪怕李初没有经常在军中,可是一次两次的领兵李初都会严立军法。

上行下效,李初第一个要求的就是军中的将士,让他们务必要做到李初立下的军法,否则的话,依军法处置,一个都不会轻饶。

难得出兵打仗如此悠闲,李初和眼前的这些将士坐在一块儿,讨论起许多事情来。

本来为出来打仗却没打着不高兴的将士,听着李初絮絮叨叨的说起许多事情来,反而觉得李初说的这些事比他们立下战功,更让他们高兴。

到了最后留在洛阳中的东突厥使臣,给大周送上了所谓的降书,愿意世世代代与大周称臣,岁岁进贡,希望大周能够撤兵。

不战而屈人之兵,确实是打仗的最高境界。消息传到洛阳的时候,看着东突厥的使臣送上来的国书,武媚娘自然高兴,同时也觉十分的惊心。

以为李初不过是一句玩笑的话,没想到李初既然真的做到了。

陈兵在东突厥的城池之外根本没有射出一支箭,可是东突厥求和认输了。

真正让武媚娘心惊的是李初背地里对东突厥的一番操作。

不能否认李初绝对是个擅长把握时机的人。东突厥这么多年和大周商贸往来几乎都叫李初一步一步的掌握在手中。

李初就等着东突厥有一天以为自己羽翼丰满有资格和大周叫板,那个时候,李初就会亮出她在突厥所有的筹码,让他们看得一清二楚,究竟他们有没有资格和大周叫板?

事实证明,东突厥确实高估了自己,小看了李初和大周。

他们以为现在是武氏的天下,再不是李唐的天下,就算李初依然活着,成为大周的宰相,也绝对不可能再像从前一样大权在握。

让他们心生忌惮的是李初,如果李初不足为惧,那么他们就能够一击出手夺取大周的城池。

大周这样的繁盛之地,谁能不动心,谁能不想打它的主意,想是一回事,能不能打到更是一回事。

事实证明,东突厥确实没有这样的本事,国中内乱不平,更有愈演愈烈的架式。

想灭别人的国不成,反而让自己的国内乱不停,东突厥的贺著可汗清楚,如果自己再不服软,那么李初绝对会等到东突厥自己耗死自己,然后再一举出手灭掉东突厥。

到那个时候,东突厥毫无还手之力,李初轻而易举的就灭了一国,多好!

所以东突厥的可汗当机立断,赶紧让还在洛阳的使臣,立刻向大周递上降书,并且表示愿意进贡。

这样识趣的东突厥让武媚娘很满意,同时却也告诉她们,这场战事如果想要让大周退兵,那么他们得亲自去和安定公主商量。

东突厥既然害怕李初至此,武媚娘岂有不利用一二,让他们更害怕李初的道理。

东突厥的使臣只能把消息传递回东突厥,让东突厥的可汗再派使臣前往边境拜见李初。

李初一点也不意外,东突厥的动作如此利落,见到他们的时候也是满脸笑意。

“没想到与东突厥交好这么多年,我一直以为自己和你们可汗算是好友,应该不会有兵刃相向的一天,终是人算不如天算。”招牌的笑容只是让人以为李初是个好欺负的人,实则李初从来不是。

一开口,明朝暗讽,不过都是指责东突厥背信弃义。贺著这位可汗,当年能够成为可汗有李初的帮忙,如今羽翼丰满,既然就想对付李初,想要侵占大周。

“我们可汗让我向安定公主赔个不是。”势不如人,李初咄咄逼人,他们也没有办法,只能不断地朝李初赔罪。

“赔一个不是就想把这件事情抹去,你们打的如意好算盘。想要平定这场战事,想要让我们大周的兵马退兵好啊,先把赔偿拿出来。”进贡什么的,那是东突厥和大周之间的事情。

可是李初出一回兵,仗就算不打,也绝没有空手而归的道理,好处先拿来,让李初满意,这件事就可以商量。

清单李初早准备好了,赔偿款什么的,他们总得为自己做的一切付出代价。

想要攻打别人的国家,因为发现自己实力不够,就想收手,认一个怂就想把事情抹掉,想得挺好。

“我们已经向大周表示进贡,公主殿下这份清单何意?”前来的使臣接过李初的清单一看,不解。

“难道你们认为你们想攻打我大周,因为发现不情况不对,所以立刻向我们表示认输,希望我们既往不咎,就不需要付出代价了?”李初既然敢把清单写出来,就是早早想好了说辞,不管这些人愿意还是不愿意都要按照李初说的来做。

“安定公主,此事,你们陛下知道吗?”李初可是狮子大开口,这上面清单所要的赔偿数额不小,比起他们答应给大周的供品只多不少。

李初听到他们的话冷笑地问道:“难道你们在洛阳的使臣没有告诉你们,我们陛下将此事交给我全权处理,只有让我满意,我们大周才会退兵,如果不能,那么我会等着你们东突厥自己斗得鱼死网破,随后我再一举灭掉你们东突厥。”

望着对面的人眼中只有冷漠和残酷,李初可不觉得这些人有什么值得可怜的,如果不是他们大周有本事,就东突厥、契丹、吐蕃三国一道进犯大周,大周绝对危矣。

必须要给他们一点教训,他们还以为自己只要认一个错,就能够把所有的事情抹去。想得倒是挺美!

这些人一定要让他们为自己做的一切付出代价,也正好给天下各国人,一个警告,想要进犯大周可以,只要他们可以承担后果。

反过来,如果他们自问做不到,同样也得付出代价。也就是说,无论仅仅是他们起了的心思,一旦有想对大周不利的举动。最后都要为自己做的一切付出代价。

就算认输,就算向大周表示称臣,就算一辈子对大周进贡。那也远远不够。

“公主殿下如此咄咄逼人,难道就不怕我东突厥举一国之力和大周抗衡?到时候大周确定是我们的对手。要知道,大周的敌人并不是只有我们东突厥,契丹也在蠢蠢欲动,就连吐蕃也在准备对大周出兵,这个时候的大周如果想让予一己之力抗衡三国,当真能够做到。”

使臣把所有的利弊和李初分析清楚,希望李初可以慎重考虑,不要在这个时候和东突厥僵持不下。

毕竟大周的敌人可不仅仅只有突厥一个。李初应该要空出更多的时间来对付其他的敌人,否则的话,大周或者会被其他国家吞噬。

“在我对付你们的时候,契丹和吐蕃都没闲着,可是那又怎么样呢?我现在依然能让你们站在我的面前求和。”想要威胁李初,他们倒是可以威胁,早就知道三国之间有什么交易的李初,又怎么会允许东突厥的人在这个时候依然拿这件事来威胁她。

东突厥的使臣死死的盯着李初,李初坦然面对,“你来此之前难道你们可汗没有告诉过你,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睚眦必报。犯我者不管是什么人,我都会让他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付出代价,当年我能扶起你们贺著可汗,你说我要不要考虑再换一个可汗?”

其实李初确实有这个念头,因为贺著这些年羽翼丰满,来者不善。就算这一次给过他一个教训,也不见得他会记住,倒不如扶持一个羽翼不满的可汗。

东突厥的使臣怎么都想不到,李初会当着自己的面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来。好像把东突厥全部掌握在自己手掌之中的李初,更让东突厥的使臣由衷的发寒。

“此事,此事外臣城得回去请视可汗再做决定。”事情没有办法按照原本他们商议的解决,而且这样大的一笔所谓赔偿也不是使臣可以决定的,必须要回到东突厥的国中,由东突厥的可汗带领朝臣一同商议才能决定。

“好!”李初提出自己的要求,仅仅不过希望眼前的人回去提上一句。

不过李初可以确信聪明人绝对会同意李初这份要求的。

“只是可惜了,没能一鼓作气灭了你们东突厥。”李初同意让东突厥的使臣回去请示之后再来商议,然而这样一声感叹落在东突厥使臣的耳朵里。本来退下去的动作一下子僵持住,又很快恢复,“外臣告退。”

“慢走。”感叹归感叹,依然客客气气的送人离开。

李初相信,今天他们在帐中说的所有话,这位定然会一五一十的回去告诉贺著。

这也就意味着李初很快就能如愿以偿,虽然那么大一笔赔偿款确实是狮子大开口。但有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一定会想尽办法平息李初的怒火。

东突厥的事情解决得七七八八,接下来该到契丹。

敌人就得一个个分崩瓦解。东突厥不再有能力出兵大周,契丹同大周打得热火朝天,之前没有和契丹交过手,李初真不知道契丹的情况,如今知道了。

几次交手之后,探明契丹的行军布阵的风格,李初开始反击了,在东突厥的使臣回去讨问东突厥的贺著可汗是否要按李初的要求给出这样巨额的赔偿时,李初和契丹打了一场漂亮的仗,全歼契丹的三万主力。

契丹败得一脸莫名,根本不清楚自己和大周本来打的旗鼓相当的,怎么忽然之间自己完全居于下风,被大周的兵马追着打,完全没有还手之力。

一胜后,李初更是再接再厉,契丹和东突厥一样,都是游牧民族,而且因为契丹是刚起的国,虽然生机勃勃,其实管理层非常有问题,李初就抓住他们这些问题,一击而中,就有了一胜再胜。

就算再知道李初提出苛刻的要求之后,心生不满,想着能不能找到机会扳回一成的东突厥,在知道契丹既然也被李初打的溃不成军之后,二话不说的同意了李初提出的所有要求。

比起他们答应给大周进贡的贡品,这一笔赔偿款用最快的速度送到了李初的手里。

不费一弓一刀,李初为大周讨到一大笔巨额的赔偿款,李初把银子赏给军中的将士,剩下的才送回洛阳。

当然,李初赏下这些钱,完全是征得武媚娘的同意,都在政事堂里过了明路的。

按照李初的行事风格,没道理敲了东突厥一笔就会放过契丹。

如此一来,契丹想要迅速平定战事,不让李初灭了他们契丹一国,也只能按照李初要求的赔偿,给李初恭恭敬敬的送上来。

同时,吐蕃那里也传来捷报,所谓的三国联手瓜分大周,计划被完全粉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