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小小书屋 >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 第178章 第178章番外1

第178章 第178章番外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样他国来临的局面,李初让所有的侄子都出面,“这是对你们的考验,谁要是办得好会有赏的。”

一个没有子嗣的女帝,早在登基之初就昭告天下,她会在子侄之中选一个合适的继承人。

现在所有人的起步都是一样的,可是慢慢的会拉开距离,谁的表现好,谁更有资格承继这个江山,总要分出个胜负来的。

“六年了,在陛下看来,诸王之中哪一个更合适?”能和李初问出这番话的人,朝臣不敢,诸王之中也无人敢,独独一个城阳大长公主能。

城阳大长公主年事已高,却是皇宫中的常客,这样热闹的宴会,又怎么少得了城阳大长公主,听到李初吩咐诸王做事,城阳大长公主低声询问李初一句。

“姑母,不可说,不可说。”李初打着哑谜,和城阳大长公主笑着不答,“太早公布了答案,反而让他们心下不安,没到最后,真正合适的人不见得现在也合适。”

对于李初来说,这些侄子怎么争都行,只要不是骨肉相残,李初乐得看他们争,有竞争才能更上进。

“女子出仕,既然由你开好了局面,往后也要将这个局面延续下去。”城阳长公主最最高兴的莫过于看着这个天下的女人只要有本事都可以出头,也可以承继家业。

在改军制的空荡,抓住那些想要谋反的人之后,李初更是当机立断的加上一条改革,女子可以出仕,可以承继家业,可以承宗庙。

把这条规矩写出来之后,那些刚安分的人又想冒头和李初说出反对的话,李初轻飘飘的问了他们一句,“若是每个女子都能像朕一样,你们不愿意像朕这样的人承继你们的家业。宁愿你们辛苦打下来的家业由外人夺去,也不愿意让你们的女儿担起?”

也不能这么说,实在是家中没有子嗣的,都会想到过继。

“其实朕才是不懂你们的想法,血脉传承,在你们看来过继来的孩子会比你们的亲生女儿更能担起你们的宗祠?血脉相连怎么说来的?以血脉而论,女儿可是你们亲生的,过继的孩子总是别人生的。朕只是给多你们一个选择,家业依然是你们的,是朕夺了吗?”

听着李初的话,好像李初真是为了他们着想,然而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这件事就这么定下了。”李初可不是在和他们商量,而是这件事非定下不可。

“如果你们想要为了这件事谋反,朕等着你们。”李初告诉他们,并不畏惧他们为此要大动干戈。

造反过一回,被李初抓了个人赃并获,好不容易逃过一劫,谁敢保证再来一次李初会不会再将他们抓住,这一次他们果真还能活着?

人的胆子啊,总是随着经历的事情越多反而越小。

如果从一开始李初就把关于女子的这一条定制抛出来,这些人拿着这一条不符合古制的规矩造反,李初就算想把他们一网打尽,为了这个改制而杀人,必会引起天下愤怒。

可是那个时候李初偏偏没有把这条规矩写入大周的律法之中,而是在他们造反之后才把这一条丢出来,要是这些人再造反,李初完全可以拿之前他们造反的事杀他们一个片甲不留。

这么一杀,还会有人敢反对李初定下这条规矩?

李初就这么在天下男人都心不甘情不愿的情况下,让女子可以出仕,让女子可以承宗庙。

“姑母放心,我会的。那么多人随我创造出这样的局面来,我又怎么舍得亲手毁掉。”所以承继江山的这一个人必须是一个能容得下女人出仕,不会因为李初的逝去而迫不及待的改变这些制度的人。

“大周女帝陛下,外臣在此敬陛下一杯。”李初在和城阳大长公主说话的时候,下面的臣子已经迫不及待的举起酒杯敬李初一杯。

李初回过神,端起酒杯含笑地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一杯,朕也敬你们。”

待客之道,李初自来会做,热情自信,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可你若犯我,我必十倍奉还。

这一点在那些出海远航的人身上,李初也再三叮嘱过,叫他们不必忍气吞声,谁要是敢欺负他们,敢对他们不讲理那就打回去,有什么事大周在后面给他们顶着。

值得一说的事,半年之前就因为一国的人欺负大周的商人,大周派了海军前去,打得那国片甲不留,只为要一个道歉,得到了道歉,大周的兵马立刻回撤,并没有趁机要侵占他国的意思。

因此在很多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大周的人睚眦必报的名声在各国流传,和大周人做生意,千万别欺负他们,否则大周的兵马必不远万里而来也要讨回公道。

李初和在座的人敬了一杯酒,微笑的开口,“正好诸位前来,也请诸位回去转达大周的外交政策。大周愿意与各国往来结为盟友,可是若有欺负我大周子民者,虽远必诛。无论何人。”

一群人迟疑半响,想是怎么都没有料到,李初才和他们笑眯眯的喝完酒,酒才入腹,接着就发出这样的警告。

“据朕所知,在场的诸位有多少人打着前来朝见,实则查看大周的底细,需要朕一一点破?”国与国相互之间的试探从来没有间断过,李初懒得和他们勾心斗角,唯一只有一个想法,不要轻易招惹大周,要是作死的非来招惹,那就要承担起后果。

“朕的一番警告,诸位可以不放在心上,后果只要诸位承担得起就好。大周这些年来,战事稍安。海军虽然已经操练起来,本事如何尚未可知,诸位如果想试试朕不介意。”李初表露出对他们动手的期待,旁边的武媚娘在听完李初的话后已经完全不想插话。

作为太上皇,武媚娘自然也出席这样重要的宴会,李初不管怎么和城阳长公主说话,武媚娘坐在旁边,李初依然得恭恭敬敬的让人伺候好了。

能够来此看戏,武媚娘巴不得多看点。以前的时候都是她和这些人勾心斗角,现在看着李初和他们勾心斗角,挺好的。

因此武媚娘也就体会到了当年李初在她之下,有时候默不作声的看着武媚娘和朝臣斗智斗勇时,嘴角挂着的笑意代表着什么。

戏挺好看的,只要不是关乎自己的一切都好说。

“大周的地界,最好你们都安分守己,你们可以做生意,和大周的子民交易,但是不要企图打探大周的军事,或者是偷盗一些大周不愿意给你们的东西。如果你们不信邪,非要试试能不能从大周拿到你们想拿到的东西,朕不介意把你们的手留下。”

嚣张至极的话,大周的朝臣却都知道李初并不是说说而已。这位皇帝真是说得出做得到。反正朝臣们在李初的手里吃过无数的亏,现在已经变乖了,再也升不起和李初作对的心思。

要是有人不知死活的非要和李初杠上,请节哀顺变。

前来的使臣中的确有不少心存不轨的人,被李初警告之后,总还是有人不信邪对大周的机密出手,结果自然是被李初砍断了双手,

两国交战虽然不斩来使,但是手伸的太长,在李初明显有言在先依然不听,那就怪不得李初砍掉他们的手。

这些事全部被记入史书之中,面对如此嚣张肆意直白的皇帝,她的臣子十分爱戴她;就算是他国的使臣,那些单纯前来朝拜的,学习的,能感受到李初的欢迎,因此回国之后对于李初的称赞不绝于耳。

他国的使臣蒙受李初的恩惠并不少,也正是因为如此,泰和二十年十二月初六,听闻李初驾崩之后的消息,不仅是满朝的臣子为李初而痛哭流涕,那在大周学习的他国来客,同样也为李初落下了泪,显露出对李初的依依不舍。

泰和女帝的王朝,其虽以知天命之年而登基成为皇帝,二十年励精图治,不敢有半分的松懈,开创一代盛世,虽为武周之女帝,其后复李唐的山河,李唐的皇帝却无人敢不敬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