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小小书屋 > 七道新虹 > 第四章

第四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土佬

车声辘辘。www.xiashucom.com

马车沿着平沙铺就的驿道,在和缓的夜风吹袭里,顺势而前,轻快利落,进速极畅。

袁菊辰跨在马上,傍车而行。

一夜全速前进,俟到天亮前后,已到了“张坊”地面。车上的三个女人,潘氏母女、彩莲,不用说,心情都极恶劣,车行颠簸,一路无话,摇摇晃晃,都睡着了,就连那条大黄狗,也伏在座下,不再移动。

袁菊辰的精神却是极好。

事态的发展突变,不容置疑,护侍潘家母女一行安全的重任,已经落在了他的肩上,他必须不顾万险,达成道义使命,应是责无旁贷。

晨雾在日出的红光里迅速撤退,势如奔潮,日光照射下,七彩缤纷,堪称绝景。

眼前一道河流,静波缓缓,源远流长,便是著名的“拒水”,若是舍车乘船,转向“涞口”,不出一日,即可越过长城,来到“开源”,而濒临山西省境。

潘氏母女所欲投奔的洪大人,官居山西巡抚,更掌有全省兵符,一俟进了省界,便是他的地盘,以潘洪两家之交好,料是有个照应,再无可忧。把她们母女送到那里,应是可以大大松上口气了。

只是眼前……

袁菊辰心里捏着一把冷汗,一双深邃的眼睛,沿着水流极目眺望。

水面上雾气蒸腾,随着晨风渐次扩散,波光粼粼,灿若明镜。此时此刻,却不见一艘行船,不远处有渡口,拴着几叶扁舟,冷冷清清,还不是扬帆待发时候。

心里盘算未已,马车已驰近前面渡口。

却在道边不远,草舍三间,搭有一个豆坊,热腾腾的几个大锅上竹笼高架,正在做着豆腐生意——不用说,也兼营早市。

中国人吃豆腐的历史无从考据,相信应是十分久远之事,“腐不呈以浆”,才有后来饮用的豆浆发明。

一般人早点上豆坊,只是买两块热豆腐吃,多是白口而啖,为的是吃那股子原来的新鲜滋味,讲究一点的才想到掺以佐料。

——潘夫人便是最爱吃新鲜豆腐的人。

老远嗅着了这股味儿,她就关照彩莲说:“瞧瞧,敢是那里有卖豆腐的地方吧!”

彩莲探头一看,喜道:“真叫您猜对了,可不是前面就到了嘛!”

折腾了一夜,人马都够呛!赶车的把式不待招呼,自个儿即把车子停了下来。

彩莲第一个跳下来,转身搀扶潘夫人、洁姑娘都下来,袁菊辰在一边拴住了马,随即走了过来。潘夫人用那种渴望的眼神向袁菊辰看着。真的外出时候,身边没个男人跟着决计是不行的,“女主内,男主外”,外面的事情,事无巨细都该由男人作主才是—

—女人别瞧再能,一到事头上,可就没有主见,傻了眼啦!

潘夫人就是这样典型的妇道人家,很细心精明的一个女人,遇事绝不悟越,而能尊人之长。

——就冲着夜半启程,匕首不惊,甩脱了良乡县衙门的监视纠缠这档子事上,不折不扣地已显示了袁菊辰的才堪大用。母女俩嘴里不说,心里对袁菊辰这个人可是服气到了家,深深庆幸这一趟身边有他跟着。

袁菊辰说:“不妨事,您好好歇一会儿吧!”

四个人围着个简陋的八仙桌子坐下来,各取所爱地点了豆腐、豆脑、豆浆,像牛舌头一样的烧饼、麻油馓子……

一夜的奔腾,肚子早就饿了,吃起来香极了。

洁姑娘喝了一大碗豆浆,吃了两个烧饼,发现到对座的袁先生吃的比自己还少,只喝了一碗豆腐脑,就停著不食。

不只一次地,他抬起来的眼神儿,向着当前的流水打量着,深邃的目光,在显示着沉着、睿智,却是神秘的——真不知道他心里在盘算着什么?

“袁大哥,再多吃点吧!”

“噢!我不饿。”袁菊辰笑了一下:“我早上一向吃得很少。”

很敏感的他已经注意到对方已对自己改了称呼。

潘夫人也注意到了。

“对了!”她说:“原是该这么称呼的,咱们这一行多亏了你袁大哥,论情分,你们该当是义兄义妹,以后就靠你义兄多疼你了……”

说着不免触动了伤怀,眼泪直在眶子里打转。

“娘一一”洁姑娘向着袁菊辰睨了一眼,怪不好意思的脸上现着微红。

彩莲娇声娇气地说:“我的背好酸啊……手膀子都要折了。”

一面捶着右面胳膊,撒娇似地向袁菊辰说:“袁先生咱们多歇会儿吧,下一站到哪儿呢?”

洁姑娘嗔说:“就你娇嫩!早知道也把你留下来算了!”

“人家说的是真话嘛……”

怪委屈的样子,彩莲像是要哭了。

袁菊辰点点头:“说得也是,我也在担心夫人挺受不住,所幸,后面的路应该是松快多了。”

“怎么……”

洁姑娘有些儿好奇,刚要问,却见那一面赶车的老冯,手里拿着个牛舌烧饼,一面啃着,一面走过来。

“行啦,行啦,都谈妥啦!”

袁菊辰眼睛一瞪,老冯才似有所警觉,赶忙把话顿住。

“给来板热豆腐吧!”

两个乡巴老头儿,忽然打老冯身后走上来,向着豆坊里面招呼一句,随即就座。

袁菊辰深邃的眼睛电也似地逼视过来,即只是一瞥而已,再不向二人多看一眼。

像是本地常见的那种跑单帮的客人,两个老汉瞧过去总有六十开外的年纪,各人穿着一身黄蓝布的两截裤褂,一顶大草帽,各人都携带着个沉重的土布褡裢,里面鼓鼓囊囊地装着不少东西。

秃顶扁鼻、黄脸高颧——再平常不过的两张脸,显示着惯有的那种风尘气息。

豆腐来了。两个老汉饿虎也似的,以手代著,转瞬间,风卷残云般已把一整板豆腐吞吃了个干净。

秃头的一个歪着嘴说:“好啊,这才叫够味。”

黄脸的一个嚷着:“再来几个烧饼!”

说话口音,前者是保定,后者黄脸的那个却带着山西腔调,一副旁若无人模样,食量却是惊人,十来个烧饼一上来马上就光了,还嚷着要。

老冯站在袁菊辰面前,忍不住刚要说话,袁菊辰的眼睛又制止了他,他憋不住,干脆就坐下来,大口吃着烧饼。

还好,两个土佬来得快,去得也快,拿块布把没有吃完的烧饼包起来,吆喝一声,丢下了半串小钱,嘻嘻哈哈地就走了。

外面树下拴着两匹骡子,一人一匹跨上就走,真个来去如风,倒也干脆。

人中香莲

老冯这才松了口气,一面回头向着远去的一双土佬打量道:“这两个老头子……”

袁菊辰说:“你刚才可看见过他们?”

“有……”老冯说:“我刚才在租船的时候,他们在问路!怎么样?难道这两个人是……”

“还说不准!”袁菊辰说:“船租好了?”

“租好了。”

老冯于是把租船的经过说了一遍。潘氏母女这才知道下面的路改乘船了,原来袁菊辰早有打算,此去山西,舍陆乘舟,一来方便,二来也安全得多。

潘氏母女听后心里很高兴,特别开赏了老冯许多钱,对于前此负伤早已离开的两个车把式,也只有由衷抱愧了。却不意这个老冯,是个重义气汉子,除了先前讲好的本资之外,其他一概不收,推让半天,才收下了,言明作为前此受伤二人的赏金,这才告别而退。

“这一趟要不是大家帮忙,我们母女简直就别想动了。”潘夫人若有所思的眼睛盯向袁菊辰,徐徐地道:“菊辰,辛苦你了!”

“袁大哥,我们下面的路怎么走呢?”

洁姑娘清澈的眼睛在袁菊辰身上转了一转,却像是架不住对方炯炯的眼神儿,略似羞涩地又把头低了下来。

“由拒水转向涞河,直放涞源,出了长城不久就到山西的灵邱了。”

袁菊辰说:“到了灵邱,与洪大人搭上了线,夫人与姑娘就用不着担心了。”

听见了“洪大人”这三个字,姑娘的头垂得更低了。

“袁先生你也跟我们一块到洪家吧!”彩莲忽然冒出了这么一句。

却是正说到了洁姑娘的心里,才低下的头又缓缓抬了起来。

袁菊辰微微一笑:“我就不便打搅了。”

潘夫人说:“总要住些日子再说吧!”

袁菊辰笑了一笑,没有说话。洁姑娘却别具慧心,看出了对方心里的涵意——分明是“婉拒”了。那一丝笑容里,又似蕴涵着一种不足道的苦涩,却是神秘的,真个费人思忖。

虽然彼此相识多年,谈笑相知却只是这两天的事情,这个不轻易言笑、举止有度的年轻人,其实有着深邃的内涵,更不是一个随风摆动,没有主见的人,却是在和蔼诚挚之后,有所执著。

一霎间,洁姑娘眼里露出无比的倾慕,却又似有些迷惘……对方这个人,其实深不可测,自己所知道了解他的,却是这么的少……

日上三竿,流金万道。

一阵和风,从拒河水面上吹过来,飘送着淡淡的一抹莲香。那一面舟舶窝聚之处,残荷万株,混合着淤集不散的水面积物,已丝毫没有美的感受,也只有偶尔吹袭的风,提醒着那一隅水面的夏日风光,毕竟莲荷本身自爱——出污泥而不染,象征着浊世君子的自恃与不随波浮沉——他也应有一种不取媚俗世的高风亮节……就像是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吧!

袁菊辰自位子上站起来。

正在打盹晒太阳的那只大黄狗也跟着站了起来。

“我们走吧!”

说时,他用手指了一下。前面下游河边上,停着几只篷舟——其中之一,便是老冯雇好的此行座船。

虽然不大,对于四人一狗来说,应是绰绰有余。

行李家具,早已搬妥船上。人一上来,便即起航。

水缓风和,丽日当空。招呼一声,篷舟已即时前行。

蚱蜢舟

风和日丽,水波不兴。

扯起了一面风帆,倚舵而坐,撑船的艄公老马,至此才像是能喘上口气儿。

由腰上拔出旧烟袋,打着火燃上了烟,深深地吸上那么一口,浓浓的白烟,就像是两条小蛇,打他鼻孔里溜出来,一个劲儿地往高里爬,渐行渐淡,终至化为飞烟一片,完全看不见了……

瞧瞧他那股劲儿:闭着眼、拢着眉……仿佛已到了忘我之境,快乐里揉和无限痛苦!

过去的岁月,已付于流水,未来呢,又岂能尽如人意?苟能化为飞烟一缕,上升天庭,飘飘乎羽化而登仙,那滋味该多好!

老艄公眯起一只眼,向天打量着,歪下来的草帽,几乎遮住了他的半边脸;剩下来的那一半,黝黑、苍劲,一眼即能看出,这是一张半生与湖海为伍打过交道的脸,却是,那一道鲜红略呈紫色的刀疤,迎着偏斜日头,十分清晰。

刀疤的一半,掩饰于密密浓浓的虬髯里,瞧着这片胡髭,和倚下来的长条个头儿,猛然间提醒着你,对方曾经是条汉子,最起码,也似有过强梁霸道的岁月,如今竟萧条了。

像是滔滔不绝的河水,后浪急催前浪,再强的人,即使你是当今顶天立地的英雄,在无情的岁月催逼之下,也自有“泪尽无语”的一天。

人心世道,知足常乐。

人若是不知足,也就不快乐了。

老艄公其实并不老,顶多五十岁,一多半的头发还是黑的,却是那重重交叠的皱纹,看起来直觉地认为他已经老了。

和风徐徐,引人入睡。

潘夫人仰在椅子上已经睡着了。

彩莲为她盖上一件衣裳,傍着长椅,自个儿也在打盹儿。

洁姑娘手托香腮,染目于滔滔河水,这阵子倒不思困,却似有永远也想不完的心思,越想越烦,越烦越想……没完没了。

像往常一样,袁菊辰半斜着身子,伸着一双长腿在晒着太阳。

秋阳赛金,晒在人身上,暖烘烘的,那滋味真是有一番消受。大黄狗就趴在他跟前,一人一狗,都像是睡着了,模样儿分外亲切。

翻过身子来,面向船尾。

可就瞧见了身后的远近来船,大大小小,总有十数艘之多——大肚子的双桅货船,轻巧单帆的“两头翘”,甚而小到不能再小的“蚱蜢舟”,一一毕陈眼底。

说到“蚱蜢舟”,这小家伙显然就在眼前不远。

——或许是行得太疾了,浪花卷处,窄小的船身看来像是要由水上跳了起来。如此一来,可就难为了船上把舵打桨的两个艄公。

好精练的身手!

船尾的一个,忽地抢步而前,“嗖”地纵身船头,合二人之力,硬生生把扬起来的船头给压了下去,却在船身平下的一霎,迅速地又回到了原来的船尾,前后兼及,纵退无迹,妙在来去进退,配合着船身的运行,时间不早不晚,动作不快不慢,真个恰到好处。

操船的两个艄公,显然是此行道的顶尖老手,只可惜,一身能耐糟蹋了,不营水上生计的大船买卖,却划着这样的“小不点儿”,岂非是有些悖于情理?

袁菊辰忽地翻身坐起。

便在这一霎,触到对方之一仰起来的半边脸,四只眼睛交接之下,对方忽地垂下了头,长桨翻飞,小船很快地便擦了过去。

袁菊辰确是眼睛够尖,惊魂一瞥间已看出了个中端倪。

他却是不动声色地又慢慢躺了下来。

风帆饱引,船行顺畅。

午后“申”时左右,已接近“紫荆关”附近。

但只见西岸峭壁如嶂,高插如云,宽阔的水面一下子却变得窄细了,那一面起伏于高山峻岭间的巍峨长城,勾画出此一脉的风光绮丽,江山如画。

潘夫人头晕想呕吐。袁菊辰乃传话后首的艄公老徐,随即把船拢向岸边。

岸石嶙峋,芦花翻白,好一副深秋景况。

小船靠岸,在一株枯柳上拴上了缆,三个女人乃陆续上岸。

女人家琐碎事多,袁菊辰亦不便插手,好在野处无人,石屏树障,大可方便行事。

一切料理完毕,潘夫人吩咐彩莲在一片绿茵地上坐下歇息,取出食物干粮,随即向彩莲道:“去请袁先生过来。”

袁先生不请自来。坐下道:“夫人觉得好些了?”潘夫人含笑道:“老了,经不住了,快坐下吃点东西吧!”

洁姑娘随即把备好的烧饼夹肉送过来。

“大哥,还要走多久才到呀?”

袁菊辰说:“晚上大概可以到王安吧!”

他坐下来吃着烧饼,一面说:“如果夫人和姑娘不累,我打算连夜走下去,那么天一亮,就可到涞源,就与山西搭上界了!”

洁姑娘大似意外道:“这么快?”

潘夫人却说:“这样就好,早一天到早一天安心,到了山西跟洪大人取上联络就好了。”

洁姑娘恨恨地道:“这些人真可恶,爹爹已经死了,对我们还放不过!”

“小孩子家别胡说八道的……这不就好了吗?”

潘夫人眼睛看向袁菊辰说:“这个洪大人跟先夫过去最是要好!他们是同科进士,人既和蔼,又义气,我看你不妨就留下来,我跟他说说,大小也能给你谋个差事……”

洁姑娘放过眼神来,直向他睨着,多希望他能点头答应,他却只是微微一笑,未置可否。

洁姑娘刚要说话,袁菊辰的眼睛,却似忽有所见——像是被什么东西吸引住了。

一艘小小的“蚱蜢舟”。

出剑

蚱蜢小船,停泊在芦花深处。双方距离,仅在一箭之遥,设非是居高临下,目光锐利,真还看它不清。

袁菊辰却清晰地看见了。

更清晰的印象是,这艘小船先前并无所见,那么它应是才泊岸不久,无独有偶地也来到这处风光明媚的中流野渡,却是人同此心,巧得很。

一霎间,袁菊辰脸上显现出几许阴森,那一双深邃的眼睛情不自禁地缓缓向附近山岳、枫丛巡视。

“大哥你发现了什么?”

洁姑娘不觉有些警惕,开始有些不安。

“没有什么……”

袁菊辰起身换了个位置,又坐下来。

“对了!”他向着洁姑娘微微一笑:“早先搬箱时我发现姑娘还带着一口古剑,能借我瞧瞧吗?”

潘夫人先就笑了,指了一下女儿:

“那是她爹留下来的,我们家从她爷爷起,这是第三代了,就没一个会使宝剑的,怎么,袁先生你还会武?是个行家?”

“谈不上行家,略通一二!”

“唉呀……”潘夫人忽地睁大了眼睛。

洁姑娘更似惊异不置,母女二人用着简直难以置信的眼神儿向他瞧着,这当口,彩莲早已跑回船上,用不了一会工夫,已把那一口置在布套里的长剑拿了过来。

“既是这样,倒真要请你看看。”

一面说时,潘夫人转手把剑递到了他的手里。

解套、取剑。

好一口古剑。

剑式修长,一色的青鲨鱼皮鞘子,剑把子特长,倒是与袁菊辰的这双大手很相称,其上密密缠扎着金丝银缕,却已为人手磨蚀得快看不清楚了。

这就说明了,这口剑当年的辉煌岁月——它是一把真正用来对敌的兵刃,而不只被人家收留供着,用以为传家的古董。

“可惜了这口好剑啦!”

——这可是袁菊辰心里的声音。

“都生锈了!”洁姑娘说:“你抽出来看看。”

袁菊辰摇摇头说:“那不是锈,是霉点儿!”

他却不急于去抽剑出鞘,一双眼睛煞有介事地游转于眼前山岭。

“用石灰块轻轻一抹就干净了。”

他的眼睛随即移到了另一面。

太阳的阴影在这一面构成了特殊的圆形,凸透玲珑,无尽绵延。

萎萎芳草,绒面子也似地铺陈地上,偶尔还能看见一两只探出头竖着长耳朵的野免。

阴影映衬在黄草地上,形像似乎有些模糊,尤其是那一片摇动的枫丛,云也似的诡谲,摇摇颤颤晃动不已,像是包含着令人难以猜测的一个极大谜团。

袁菊辰深邃的眼睛,一直都不曾离开过这片枫树的投影。

凉风习习,潘家母女这一路从来还没有舒畅过,彩莲站在潘夫人背后,有一下没一下地为她拿捏着肩膀上的懒筋,母女主婢喁喁而谈,浅浅而笑,欢洽的气氛,前所未见。

一只野兔,忽然由草隙里探出了头,立刻就吸住了大黄的注意,“呼”地站起来,箭也似地扑了过去。

草丛里顿时引发了一场追逐之战!

便在这一霎,一条修长的人影,长空一缕烟般霍地拔了起来,紧接着飞星下坠般,直落而下。

一起即落,势若飞云一片。

便是由那一片摇动的斜阳投影上看出了端倪。

袁菊辰恰恰便于这一霎,拔出了手上长剑。

旋身、挥剑。

匹练般地划出了一道银虹,“铿锵”一声,迎着了来人的修长刀势。

“哎呀!”

惊叫声里,彩莲拖着潘夫人,与扑上来的洁姑娘一并倒在地上。

那一刀,原是直奔潘夫人头上而来,袁菊辰却像是背后生了眼睛一般,不缓不急,不偏不倚,恰巧在这一霎间转身出剑。

刀剑交碰的一瞬,空中来人忽地一折,彩云翻飞般已飘出丈许开外。

残阳斜照里,这个人身子真个鹰样的灵巧,却在翻身下落的一霎偏头沉肩,“哧”

地打出了暗器梭子镖,直袭洁姑娘顶门。

袁菊辰早就防着了对方有此一手,左掌乍翻,“呼”地劈出了一掌。

梭子镖歪了一歪,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便擦着洁姑娘肩头打了过去。

“好个小子……”

出口是酸不溜丢的山西腔调,紧接着这人的脚下一蹬,浪卷礁崖般的一个倒翻,噗噜噜衣袂飘风声里,已到了袁菊辰身边。

秃顶扁鼻,大三角眼,正是清晨豆坊所见的两个土佬之一。

日间水上一瞥,袁菊辰便已看出了蹊跷,却不料又在这里见到,这番邂逅,自非偶然。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内的魔爪子还真是多,当真的阴魂不散。

眼前这个山西土佬,怎么看也不像是食禄皇差,不过手底下的功夫却是不含糊,出刀之狠,身法之轻灵巧妙,皆属一流境界。

想是心忿袁菊辰的从中作梗,出手更见狠毒,恨不能一刀把对方劈作两半。

死亡约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