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小小书屋 > [三国]女谋士的奋斗日常 > 第16章 田间郭郎

第16章 田间郭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二月末,风清日明。www.zhongqiuzuowen.com

略显陈旧的窄小庭院中,两名裾衣少年分案对坐。其中一人荼衣黧靴、清雅非常,另一人宽袍青帻、霁月光风。

荼衣少年正抚琴而奏,琴音铮铮,虽不至深美闳约,但对初学之人而言,已是突飞猛进、颇具天资。

见好就收。

郭瑾拢琴抬眼,拱手笑道:“先生赠琴授技之谊,瑾愧不敢当,唯有深谢。”

对面的少年像是仍沉浸于方才的琴声之中,整个人就似笼上一层透明的光雾,唇梢带笑、眉眼温柔,莫名给人一种亲切至极的感觉。

郭瑾出声唤道:“司马先生?”

司马徽终是回过神来,对面抚琴的少年已经停了动作,阳光正好,透过柳叶的狭长缝隙,在他身上映出几道斑驳的树影。

司马徽颔首笑笑:“瑾兄赠我犁车,厚德如此,徽不过报以旧琴,何堪入目耳?”

这怎么能叫旧琴呢?!郭瑾感动地摸了把琴尾的焦木。

这可是古代四大名琴之一的“焦尾”琴啊!要是放到现代,估计都能算作镇馆之宝了吧?

据说东汉蔡邕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及形状,亲手制成一张七弦琴,试之果然声音不凡。又因琴尾尚留有焦痕,这才取名为“焦尾”。

谁知兜兜转转这么些年,这张琴竟通过司马徽,落到了自己手里。

郭瑾觉得,这大概就是命吧。就算自己最后没有办法再回到原来的世界,单凭世世代代供养这张焦尾琴,她的子孙就必不可能穷!

如此想着,白衣少年起身一揖:“既如此,瑾便不与先生客气了。”

司马徽却蓦地面色一沉,郭瑾握紧手中的瑶琴,生怕这厮一个头脑清醒,知道自己做出了多么错误的决定。

谁知灰衣少年语气微酸:“‘先生’一词,岂不见外?”

郭瑾:“……”

我都要拿走你的名琴了,你还在这儿跟我纠结称谓?!醒醒啊亲,金钱的味道它不香吗?!

郭瑾小心试探道:“……徽弟?”

几乎是说出口的瞬间,那股难以言喻的羞耻感瞬间爬上心头。

就像是学渣偷了学霸的考卷,然后与学霸并列第一,老师不但没有发现,竟然还亲切表扬了学渣。

司马徽瞬间眉开眼笑:“瑾兄与我,本没有‘客气’二字。”

郭瑾讪笑两声,再也坐不住,忙找了个借口请辞,迅速逃离司马徽的住处。

都怪二郎!郭瑾边走边想。

要不是这小臭崽子今日为了去城中早市蹭热闹,竟连他家司马先生的场子都给直接推拒了,她又怎会厚着脸皮独自上门赴约,并与司马徽尬聊这老半天。

虽然司马徽是好意,知道她不善琴技,特地赠她名琴,又指点她弹琴奏乐。可这种附庸风雅的名士活动,短时间内她真的很难静下心来学习参悟。

所以比起抚琴,她倒更愿意同戏志才舞枪弄剑。

郭瑾满怀惆怅,慢悠悠回到家中。正欲推门,便听身后有人高声唤道:“阁下可是‘田间郭郎’?!”

虽然不是很想承认,郭瑾还是介于俗礼,缓缓收回步子,回身应道:“正是”。

自当日试犁之后,郭瑾便自兄长处赊了账,依着承诺将自己提前做好的五十辆曲辕犁尽数赠给了邻里农户。

二月春耕,曲辕犁一经使用,果真大受好评。

不少邻人感于恩德,纷纷登门送上谢礼,加上与她合作过的匠人皆对此事夸口称赞,一传十、十传百,颍川其他郡县的匠人商户亦开始上门重金求取。

郭瑾明白,像曲辕犁这种农具,可模仿性极强,不过就是个快消品。现如今大家因了这短暂的超前性,莫名神化了曲辕犁的制作难度。等拨开云月,仿品就会遍地开花。

自己若能收回本金,便已是阿弥陀佛的事情了。

因此兢兢业业做了多半月的买卖,郭瑾将自己存下来的报酬全数还给郭嘉,只遣青童趁着集会将自己的一些金饰玉佩皆兑换成银钱。毕竟债不能不清,路也不能不跑。

这么看着,自己这桩买卖似乎有些不值。可郭瑾要的从不是金银,而是这千金难换的乡人赠号。

郭瑾回过神来,来人褐衣木屐、皂色头巾,分明是作小厮打扮。见她拢袖不语,来人忙颔首恭请:“小人受颍阴荀氏之托,特拜请郭氏二位先生,参加三日后的荀氏茶会。”

说着,忙递出怀中焐热的请帖。

郭瑾:“……”

先不管什么茶不茶会,这厮刚刚提及的颍阴荀氏,不会就是那个名士辈出、除了“神君荀淑”与“荀氏八龙”之外,还有诸如荀彧、荀攸等杰出后辈的颍川荀氏吧?!

原主虽出身于阳翟郭氏,但与颍阴荀氏相较,仍是远不及之。能被荀氏相中,并亲自派人上门递出请帖,至少说明她的前期努力并非没有成效。

“田间郭郎”一名土则土矣,聊胜于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