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小小书屋 > 观音 > 《琵琶记》《荆钗记》

《琵琶记》《荆钗记》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题记

《琵琶记》&《荆钗记》:“鳌头可羡,须知富贵非吾愿。www.maxreader.net”

生活,就是心中的世界和现实世界碰撞交接的过程。有时欣悦。有时惨烈。得偿所愿或是粉身碎骨。

所有的曲折复杂都会有一个简单的指向,矛盾也终将化解。人的一生,是用来了解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和如何得到的过程。

兜兜转转之后,发现苦心追求的正是自己早已拥有的,和蓦然发现自己费尽心机也无法拥有一样可悲。

在众多汲汲以求的读书人中,蔡邕和王十朋是特出的罕物,他们心思清明。自我随和。

——题记

卷一

我翻遍汉朝史书,有汉一代,只有三公九卿,未见有个牛丞相。蔡邕实有其人,乃东汉名士。生一女蔡文姬,文姬归汉是东汉文化界的大事。但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蔡邕娶过一位宰相千金,他的夫人亦不姓牛或赵。

这点不真,并不妨碍《琵琶记》成为一个好故事。我意欲通过它和《荆钗记》来传达一些清洁的概念。这是两个内核一致的故事。情节,在某些地方也有重合。

这点相似也不妨碍故事各自的走向和表达。这两个故事里的女主角都坚贞温婉,贤良淑德,男主角的性格都具有清教徒的特质。清沉寡言,自我节制。他们象征着最具有中国传统道德美感的人格。

《琵琶记》和《荆钗记》的开场,都是一幅天伦之乐的温馨画面,孝顺的子女为高堂贺寿。家庭美满,子女在侧。

幸福里也不乏隐忧,风波就躲在平静后。蔡邕的父亲寻思着让蔡邕上京赶考博取功名,钱玉莲的父亲一直惦记着自家无后,要为女儿寻一个终身。

面对父亲的催促。蔡邕表示,父母在,双亲老,不便远游。

面对母亲的催促,王十朋表示,尽快出发。

也许王十朋也有蔡邕一样的顾虑。但艰窘的家境,寡居老母的殷切期盼都促使他必须把功名放在首位,有了功名才有能力照顾母亲和妻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