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小小书屋 > 两百年的孩子 > 第十一章 前往一百零三年之前的美国

第十一章 前往一百零三年之前的美国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1

从小时候起,明就佩服朔的另一个长处,那就是或削刮木件,或从塑料部件中选配出适用的部分,然后配制成富有个性的模型。www.xiaoxiaocom.com

每逢这种时候,朔都会说起极为新奇的话语。在制作或使用某物件的过程中,他便会以此为线索,想起某句话来,按照自己的意思使用这句话。

来到"森林之家"后也是如此。他在樟树下将落下的那些皮厚质轻的树皮收集起来,经过若干组合之后,便做出了轮船的模型。浴缸里的试验表明,当从某个角度使其大幅度倾斜到一定程度时,轮船就会倾覆。可是,即使倾覆,轮船也会具有回复到原先状态的力,朔将这个力称之为"复原力"。在对船身形状做了种种改良,使得"复原力"尽可能增大之后,朔便前往峡谷那条河边放流轮船模型。

这时,朔开口说道:

"我觉得,对人来说呀,这'复原力'也是有大有小啊。"

在经由柯树的树洞去了一百二十年以前的峡谷之后,明一直没有恢复元气,可拥有强大"复原力"的弟弟,却已经开始考虑下次旅行时需要前往的地方和时间了。

首先,朔向真木借来了装有奶奶那些水彩画的纸箱,然后将图画全部铺在客厅里。

如果从中挑选出一幅图来,"三人组"将一同观看并前往被描画的地方和时间。不妨认为,其实并不是真的前去,只是三人都进入了相同的梦境而已。而且,"三人组"都知道,这两者其实是一回事。

在察看着奶奶水彩画的朔身旁,明决定也开始整理自己所喜欢的图画。

这时,照例在收听fm古典音乐节目的真木说道:

"在我独自前去柯树时,朔儿说的话里面,有一个字说错了。"

真木是从fm节目表中挑出错印文字(以作曲家的名字为例,比如把门德尔松1的名字mendelssohn错印成了mendeslsohn,把塔雷加的名字tarrega2的名人。即便对于明和朔所说的话语,他也会独自认真考虑,并转换为正确的说法。

"本来,是说'腊肉'也乘坐'做梦人'的时间装置来了,却错说为'做梦狗'了。"

朔现出被问住了的表情,明则为真木能够无所顾忌地使用梦这个词汇而感到高兴。"做梦狗"的时间装置!

2

负责考虑从奶奶的水彩画中挑选下次前往的目的地的是朔。明的计划也得到了讨论。因为,明选出的图画上的模特儿看上去挺有趣。

把晚餐的油炸肉饼送来后,阿纱姑妈对画中人物做了说明:

"女孩儿们身穿西洋风格的服装并戴着帽子,那已经是明治初期的事了。奶奶是以家里一本书中的照片为模特儿而描绘的,那书是以前传下来的。

"她们是日本第一次派出的女留学生,一共五人,都被送到了美国。我想,这是她们身着美国样式的服装后为留作纪念而拍摄的照片。这个身穿白衣服、最小的女孩儿,也就八岁上下。

"奶奶很尊敬这个女孩儿,将其称为梅1。

"这可是留学回国后立即创建日本的女子教育体制的人物。用爱称亲切称呼这种了不起的人物,并不是奶奶的习惯。

"然而,在峡谷的家里,唯有梅才享有这种特殊待遇。奶奶的母亲的名字叫樱,而梅则是ume2的古时写法,樱这个名字就是由此而缘起的。

"你们的曾祖母,也就是樱,她的父亲可是个古怪之人,说是叫八三郎,虽然没有铭助那么大的名气,在这片森林里却也是一个有着传说的人物,也是我们的祖先里,第一个去了东京(去的时候那里还叫江户,后来改称为东京,他也就回来了。)的人物。

"'逃散'过后没几年工夫,'一揆'爆发时,我们家是村吏,理应站在镇压'一揆'方面。然而,那位八三郎却作为铭助的心腹(也就是最可依赖的部下),共同使得'一揆'获得了成功。那就是庆应三年1年初爆发的大暴动。

"领导暴动的头领们被藩府派来的耳目给盯上了,所以铭助和八三郎便离开村子外出逃亡。然而,他们却在途中却分了手,铭助再度回到峡谷,而八三郎则去了江户2。他在江户进入一家种植苹果、葡萄以及所谓'西洋蔬菜'的农场,就在那里工作,甚至还种过龙须菜呢。

"这是梅的父亲在东京开办的农场。自从江户被改称为东京之后,原先汇集在那里的武士们就都回到了各地,东京的土地也因此空出了许多。

"八三郎有时也会陪伴前来农场游玩的梅。那孩子后来去了美国留学,这件事应该给八三郎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后来回到森林里开办了自己的农场,为刚生下的女儿起了樱这个名字。

"他也曾对樱有过希望,然而,樱最终却没能出国留学,甚至没能进入梅创办的女子英语私塾。由于她是独生女,需要招婿上门以继承峡谷里的家业。

"话虽如此,八三郎和妻子、上门女婿和樱这四人,还是种植起了水果以及'西洋蔬菜',并提供给神户的大饭店。

"樱决心让自己的孩子接受高等级教育,就像梅那样。

"可是呀,在两个孩子里,她只能把男孩送到城市里去。这是因为苹果和葡萄的收成不好,选用'西洋蔬菜'的人又很少,因而生活比较困苦。

"男孩子去了海军士官学校,毕业航海时,在马耳他岛因突发结核病而去世了。女孩儿后来和哥哥的朋友结了婚,依然在峡谷里生活。她就是你们的奶奶。"

3

"终于,奶奶可以把你们的爸爸送到大学里去了。然而,作为妹妹的我,却因为家境不宽裕,便只能对那个来自广岛的女孩儿表示将来要去当护士,是在内心里这么说的……

"早在一百多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就一直梦想家里的女孩儿能像梅那样出国留学。明儿,你是第一个能够实现这个梦想的人。"

4

还是小孩子时,阿纱姑妈和父亲曾就梅从美国写给亲属的信函询问过奶奶。

最初是日语,不久之后就开始用英语写信。因为,梅的父亲也会英语。

明治初期用来写信的书面日语和十九世纪在美国通用的英语(相同的时间,两个不同"地方"的语言),被同一个少女分别用来写信,在阿纱姑妈来说,这件事本身就非常有趣。

"为什么能够写出如此不同的信函?"

"小女一切皆安好,敬请放心!一如前日所报,已随众人居于华盛顿。

阿良君之眼疾并无好转之迹象,目前正于养息之中,难以执笔亲报,故代为报告之。小女敬具

mydearfather,

iamgladihaveaveryniceteacher.hernameismisssarahf.lagler.iamverysorrytoleaveher,forsheteachesmetowriteletter.iamgladihavelearnedtowrite.1

"在战争期间,如果被发现阅读英语,那可就惹下大麻烦了!因此,只能在其他孩子都不在的地方,以阅读这信函为乐趣,也就这么记了下来。"

朔对这些话产生了兴趣,他说道:

"介绍梅的书籍,姑妈现在还有吗?我想借过来,其他相关的英语文章,我也想复印下来。

"首先,我要请明儿对梅的情况进行整理,而我本人,则想调查她当时使用的是什么样的英语……'总之',信函用语与口语有所区别,倘若用刚才那种日语对我说话,我可就敬畏有加了。

"不过,若是说起英语,我觉得我们也能够对应。"

"我,擅长英语。"经常在电视里收看英语会话节目的真木也来了劲头。

对于前去会见第一个由日本去美国留学的女孩儿这个方案,明也渐渐积极起来。即便要去的地方没有"腊肉",可真木对于使用英语肯定会感到某种乐趣……

5

当天下午和翌日上午,"森林之家"里只有真木播放的cd音乐在静静地回旋。无论是在各自的寝室中,还是来到客厅以后,明和朔都心无旁骛地整理着相关书籍和复印资料。

午餐时,大家吃着请鼯叔叔送来的比萨饼,同时讨论着明业已阅读完毕的、少女梅在美国生活的资料。

"哎呀,朔儿,从八岁的梅到患上眼疾的那位十五岁的阿良姑娘,这五人小组真有意思。从横滨乘船出发之时,真可谓'梳双环发髻穿长袖和服'即便抵达旧金山之后,由于感到稀罕,负责照顾的人也没能带她们去购买洋服……

"直到大家都对日本使团的大人物陈情之后,等到了芝加哥,才终于买了帽子和洋服。早在百年之前的日本女孩儿,是否应该更加因循守旧呀……"

"'逃散'的那些女孩儿也很老实,可稍微年长一些的姑娘呀,就从明儿手里接过工作做了下去。"

"小女孩,把好用的石笛给了我。"真木也说道。

"是啊,一旦到了关键时刻,她们就会发挥作用。"明只能表示认可。

"到了那种关键时刻,想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她还是用英语表述得更准确一些。在梅写的作文里,我了解到了这个情况。

"梅用英语讲述和说写,真是了不起呀!"

明反问道:

"不过呀,朔儿,为什么必须要用英语呢?"

朔又瞪起眼睛似的思考起来。然后,他开始补充刚才说的话,希望能够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意思:

"爸爸呀,不是经常躺在东京家里客厅的沙发上,看那些与现在的日本人似乎毫无关联的书吗?而且,还会不时大声喊叫着'真有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