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小小书屋 > 大明皇弟 > 第一百六十二章各随缘分别天涯(一)

第一百六十二章各随缘分别天涯(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作者感言:对不起诸位读者,第一百六十一章两次被屏蔽,无他,有些犯忌讳。www.kanshushen.com为了不断更,只好重新写了一章上传,一些敏感的内容全部删掉了,因此改动很大。为此连本书的大纲都改了,本来埋下了一个巨大的伏笔,可惜用不上啦!更新的速度可能会减缓,没办法。这年头,好难混哦!

……

喻大夫饱蘸浓墨,提笔写下字据,又将大拇指在墨汁中一沾,按了手印。

“这是字据,你收好了!”

黄老爷接过字据,满腹狐疑的读了一遍,依旧不敢相信这事情会是真的,又一字一句的重读了一遍,生怕这大夫玩什么文字游戏。读了几遍之后,确定从字面理解不存在问题,才略微放心。但他转念又想,留下字据又有什么意义?那大夫是游方到此地,虽留下字据,人却一走了之的话,也是拿他没招啊!这可如何是好?

想到这里黄老爷说道:“你是外乡人,你走了,我就算有你的字据也找不到你的人。”

喻大夫气得满脸通红,气咻咻地驳斥道:“我可以暂留贵府,正好亲自给病人煮药,你如此抠门吝啬,枉顾人命,我还真担心你会偷减药材,不按方抓药呢。”

“哼,你暂留我家可以,但是我这儿不提供饮食,如果你要在我家用膳可是要照价付钱的。”黄老爷冷笑道。

“可以!”喻大夫硬邦邦地说。

“我家,也无寝寐之处可提供给你。”这老家伙依然不依不饶。

“嘿嘿,”喻大夫都被这老家伙气乐了,“喻某不需要,只要在廊下提供椅子一张就好。”

“先生,这如何使得!这……这一张椅子如何能过夜?”黄家少爷一脸愧疚,少爷面露羞赧之色,偷眼瞥了他父亲一眼,小声嘀咕,“这也太失礼数了……”

“勿要多言,救人要紧,速速去按方抓药!”喻大夫已经无力吐槽,不耐烦地说道。

“好好!“这个老家伙仿佛是打了胜仗,得意洋洋的吩咐,”管家,赶紧拿了喻大夫的药方,去城里最大的药店抓药来,对了,要地道的辽东人参。老夫倒想看看这位大夫有多大的道行。”

“明白,老爷。”

管家拿了方子走了。黄老爷把字据叠了叠,拂袖出了书房,至始至终,也没有进入看一下病中的儿媳妇。仿佛一切与他无关。喻大夫露出鄙视的目光,他心中感慨,这个一家之主,实在是太冷血了!再看一眼这黄家少爷,还好,这人还有良心。黄家少爷已经羞愧的低着头不敢与他对视。

须臾,老管家急匆匆地拎着三包药自外回转。

“少爷,我把药给抓回来了。”他进门就说。

“好,把药给我,我要亲自去厨房煮药。”喻大夫接过了药。

“好吧,请喻大夫随我来。”

黄少爷说罢领着他去了厨房。在厨房的灶台边,大夫拆开了药包,一味味仔细验看。他翻看着药材微微点头说:“嗯,这人参很是地道,这些药都不错。”

“喻先生,药罐。”黄少爷把一个药罐放到灶台上。

“好!”喻大夫把药倾倒入药罐之中,然后吩咐,“取三碗清水来浸泡,煮到一碗,即可服用。”又冲着管家说:“管家,你快点生火。”

半个时辰之后,煎煮好了一小碗汤药,放在托盘中端着去给病人服用。看着满满的一碗药,黄少爷不无担心地说道:“喻先生,我家娘子恐怕喝不下如此一碗汤药,她喝清水都会作呕。”

“无妨!你放心的去喂,“喻大夫不以为然,解释说,”此药有降逆益气养胃之功效,每次一小勺,缓缓咽下,就可止逆,一勺不吐,须臾再喂一勺,即可收效。”

“如此神奇?那我试试。”黄少爷闻言大喜,他小心翼翼的端起那个汤碗,来到病榻边,他轻手轻脚的把妻子扶了起来,看着妻子憔悴的脸,眼圈红红的说道:“娘子,这有良药,喝一口试试。”

“嗯。”这个小女子听话的点点头,艰难的张开了嘴。半盏茶之后,病人已经喝下了好几汤勺的药,并没有吐出来。

“喻先生,真乃神医,这一碗药已经喂入一大半,我家娘子居然没吐一口,简直是神了!”黄少爷大喜过望。

喻大夫说道:“这就好。去那把余下的再温温,继续让她喝。”

“好!”黄少爷连连点头,赶紧又忙碌了起来。

夜已深,黄家后院。一张竹躺椅放在廊檐下,黄家那个老吝啬鬼真是做的出来,真的就让他在门廊下休息。

喻大夫就躺卧在上面,他手中拿着一把破蒲扇,用来驱赶蚊虫。到了半夜浓云密布,突然下起雨来,密密细雨被风裹挟,掠到廊下,寒气侵袭。夜静谧,阑风伏雨斜织,黄家上下各自在自己的卧房里安眠,那位黄家少爷虽然想让他进屋休息,被他爹痛骂一顿后,不敢再多事。

喻大夫却只能蜷缩在廊檐下的竹榻中,一阵阵的湿冷阴寒令他无法入眠。此刻,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世,前不久,辞别在靖安的胞姐,一路游历到扬州,忍不住技痒,头一个遇到的病人就是这位黄家妇人,明明是可以应手而愈的小恙,却被庸医误诊判了必死,而黄家的当家人固执又冷酷,眼里只有锱铢必较的吝啬,对活生生的性命毫无怜悯。自己这个堂堂的宗室子弟竟然被人如此轻贱,心中不由得唏嘘不已,感叹造化弄人。

转念一想,心中又释然。虽然自己可以负气拂袖而走,完全没有必要忍受这种委屈。那么,这个妇人的性命就会被断送,这可是一条命啊……哎,算了!何必怄气?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自己这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呢?

喻大夫实际上今年才三十岁,江西南昌府新建人。万历十一年出生(1585),模样显得有些沧桑,他全名叫做喻嘉昌,字嘉言。其实也不是他真实的名字。他本姓朱,是明王朝宗室,应该叫做朱嘉昌,之所以不敢叫真名,因为他是宁王朱宸濠的后裔。

正德年间,宁王欲作乱,不料还没有起事,便被早已经盯住他的齐王朱厚炜逮了个正着。宁王朱宸濠被处死,封地也被取消。喻嘉昌的祖父是宁王的次子,因为并没有参与宁王的叛乱,因此只被剥去爵位,赶出了宗室,不允许在姓朱。朝廷给了几百亩地让他们养家糊口,这么多年下来隐姓埋名,成为了一个当地小地主。

喻嘉昌从小聪慧过人,学习成绩优秀,还是江西的高考状元。十五岁那年就考上了国子监,由于他特殊的身份,无法进入仕途。万般无奈之下,他就进入了太医院跟随李时珍学习。学医的同时又习儒,攻举子业,精力过人,博览群书,自命不凡。

他虽才高志远,但由于祖辈的拖累,仕途颇为不顺。几年下来,他心灰意冷,二十六岁那年,便辞官不做回到了家乡,打算效仿齐老王爷做一个闲云野鹤。不过他是个闲不住的性子,又喜欢外出云游,生性洒脱,喜好游历。足迹遍及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数省。

说起来,身为医官的喻嘉昌其实并不缺钱,他闯荡江湖,到处游历行医只求一个心安理得。行医过程中他待人热情,不论男女老少,不论富贵贫贱,凡有求他的,他都鼎力相助,尤其怜悯穷苦病人。有贫人就医,他不仅送医给药,还在药包中夹带钱财,因此在江湖上,留下了一个”侠医圣手”的名声。

此时此刻,这位落魄的王子栖宿在黄家门廊下浮想联翩,想起往事,一时间感怀自己的身世,忍不住怆然泪下。寒风凄雨中,不知不觉,迷迷糊糊中睡了过去。

……

清晨,天霁。

走廊内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把半梦半醒中的喻嘉昌惊醒。他抬眼看去,只见黄家少爷欣喜奔出,泪流满面的喊了一句:“喻大夫!”

“怎么了?”喻嘉昌撑起身体,端坐在竹榻上问。

黄少爷声音颤抖地说道:“喻大夫,我……我家娘子,早晨醒来,觉得肚内饥饿,讨要稀粥吃!我来问先生,能吃否?”

喻嘉昌点点头说道:“自然可以,稀粥每次少许,少食多餐。”

“好!那我知道了!”

黄少爷满心欢喜地深深一揖,转身跑了。这时,那位管家从偏房里出来,打开了大门,拿起竹枝笤帚开始清扫满园的落叶。喻嘉昌坐在屋檐下,腹中饥肠辘辘,却依旧无人搭理,这让他苦笑不已。约有一炷香的功夫,黄家少爷又从内室走出。

“喻大夫,我家娘子喝了一小碗稀粥,并不呕吐,还嫌不够吃,我谨记先生的嘱咐,不让她多吃。”黄少爷喜滋滋的说道。

“嗯,少食多餐,“喻嘉昌点点头说道,”药还是要继续服用,连续服用三日方可停药。既然病人已经不呕,喻某暂且告辞了。”喻嘉昌早已经饿的前心贴后背,便拱手告辞。

“哎呀,这这……“黄家少爷又羞又愧,嗫嚅道,”我们家对先生真是怠慢,喻大夫,不是在下缺礼数,而是家父他……”此时他一脸的惶急,生怕这位神医就此离去,不过这家里他做不得主,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眼泪都下来了。

喻嘉昌知道他的心思,也颇喜欢这少年人的朴实,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无妨无妨,喻某不介意这些,病人能平安,吾心甚慰。只是,她病已日久,虚像明显,非朝夕可以痊愈,三日之后还得进一步酌情调理,放心吧!喻某不离开扬州,在附近的客栈暂且住下,三日之后再来。”

“多谢先生!您的大恩大德,小子莫齿难忘。”黄少爷大喜,他抹了一把眼泪,再次深深一揖,语气诚恳地说:“您稍等一下,在下去取诊金奉上。”

“哎……白纸黑字已经写明,治愈诊金分文不取。”喻嘉昌边说,边收拾了行李就往外走。

“这是因为家父不讲理,先生才说了气话,岂能当真呢!”黄少爷羞愧地说。

“言而有信是为人之道,再说喻某出门游历,并不缺盘缠。”喻嘉昌执意往外走。

“既然如此,真是令人惭愧,在下送先生去客栈住下,这钱一定要让在下来出,否则,我这心里实在难安,请先生成全。”

黄少爷连连作揖道,态度诚恳。喻嘉昌无奈的点点头,于是,两人一起出了黄家。找了一家客栈暂住。在第三日的大清早,黄家少爷和管家就找上门来。

一见面,黄少爷赶紧说道:“喻大夫,喻大夫,实在是太好了!我家娘子今日精神大好,喝了稀粥数碗,但是她已有月余没有大解,如今觉得腹中胀满却又不得通,想请您用点大黄这样的通利之药,不知道能不能行。”

“且慢!这大黄不能随便乱用,容我去看看病人再说。”喻嘉昌阻止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