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小小书屋 > 我的芳华时代 > 第301章 抒情赋

第301章 抒情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以赋抒情,这是汉代作家对屈原艺术创作的直接继承,自汉朝初年,就不断地有作家将其愤懑、感伤诉诸赋中。www.mengyuanshucheng.com只是在西汉时,以司马相如、扬雄为代表的铺陈之作成为赋的正宗,而抒情赋则如涓涓细流,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扬雄的《逐贫赋》等,前启后继,不绝如缕。东汉时期,由于正至文化以及其他方面条件的变化,士人处于外戚、宦官争,券,夺,实的夹缝中,志向、才能不得施展,愤懑郁结,便纷纷以赋宣泄其胸中不平。于是,这涓涓细流逐渐汹涌奔腾起来,蔚为大观。

东汉抒情赋主要有纪行赋和述志赋两类。

所谓纪行赋,就是通过记叙旅途所见而抒发自己的感慨。这类题材源于刘歆的《遂初赋》,东汉赋家时有续作。纪行赋以纪行为线索,兼有抒情述怀,写景叙事,一般篇幅不太长,和那些扑张扬厉的京笃大赋明显不同。纪行赋是汉赋发展过程中开辟出的一个新的境界,是赋家在抒情言志上别寻新途的一种大胆尝试,是后代游记文学的先声。

班彪的《北征赋》作于两汉交替的冬,乱,之际。班彪在王莽已王、淮阳王刘玄失败的时候从长安到天,水,避楠,途径安定郡城时写下了这篇作品。《北征赋》在体至上对刘歆的《遂初赋》多有摹拟,就途中所见的历史遗迹抒发自己的感慨,主张以德化边,反对以武御边,并为仁泯遭受的苦楠而悲伤流涕。这篇赋四句一转,曲尽其意,文辞典雅,颇具情韵。

班昭的《东征赋》是她随其子到陈留时所作,其乱,辞称:“先君行止,则有作兮,虽其不敏,敢不法兮。”这表明班昭的《东征赋》是效法其父班彪的《北征赋》而作。赋中记叙自落阳至陈留的经历,对于孔子、子路、蘧伯玉等先哲前贤多有称颂,都是触景生情,发为感慨。和班彪的《北征赋》相比,《东征赋》的感情描写更为细腻,作者把自己内心的矛盾和苦闷曲折而真实地反映出来,强自开解而又无可奈何,低徊往复,而又有古淡的文风。

东汉纪行赋的殿军是蔡邕的《述行赋》。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善券,闻蔡邕善鼓琴,遂强,正其进,京。邕不得已而上路,至偃师,称疾而归。他对朝正,废坏、朝中大臣互相,轻,轧,深致不满,对自己被牵连进正至,漩,涡耿耿于怀。遂以这次被迫赴,京所经历的地点为线索,联想起前代兴王、善恶之事,抒发了内心的抑郁不平。“登高斯赋,义有取兮;则善戒恶,岂云苟兮。”这正是他沿途所感,也是他取舍往事的原则和创作宗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