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小小书屋 > 异人小叔 > 第六章 双喜临门

第六章 双喜临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也是在这个夏天,二姑收获了自己的爱情硕果,经徐老大闺女介绍,二姑结识了隔壁村的一个现役军官。www.xiaohua1000.com二姑这次没有再推辞,和他确立了恋爱关系,鸿雁传书成了现在二姑生活中重要一部分。

当窗外飘着今冬的第一场雪花那天,父亲来电话了。爷爷从村委会回来的时候,帽子和身上已经落满了白色的雪片,爷爷掸着身上的雪对奶奶说:“老大今年回来过年。”

奶奶一听高兴的说:“啥时候回来?说没说住几天?我好给他六婶说让她安排日子相亲。”

爷爷说:“车票还没买,买好车票才能知道啥时候到家,说是过了十五才走。”

奶奶听了满心欢喜,眼见二丫都有对象了,父亲的婚事还没有着落,就四处张罗让人给介绍对象,像父亲这个年龄当时在农村已经属于大龄青年了。

一过小年,节日的气氛是越来越浓厚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蒸、煮、炸,该采购的年货都早早采购回来了,农村过年的味道热闹而又隆重。

这天,爷爷一家人也在忙里忙外的准备着年货,院子里走进李家儿子强子和他弟弟,强子和弟弟抬着一大一小两个纸箱子,大的纸箱子上面写着:熊猫牌十四寸彩色电视机,小纸箱子上写着:燕舞牌双卡收录机。

进门就喊:“大爷、大娘,忙着哪?”

爷爷看见他们进门也打着招呼说:“强子啊,啥时候回来的?这是干啥?大箱子小箱子的。”

强子笑着说:“大爷,进屋说。”说完抬着箱子就往屋里走。

屋里小叔一个人坐在炕边,强子进门就和弟弟把手里箱子往屋中间一放,直接坐在小叔身边,手就搭在小叔的肩膀上了说:“大爷,我也是刚进门今天早上回来的,这不一回来就来看你们和四弟了。”

这个时候奶奶和三姑也进来了,爷爷看着穿一件当时很少见的黑色羊皮夹克、倍现精神抖擞的强子说:“看你这身打扮这么光鲜,在外面挣了大钱了?”

强子说:“不瞒你说,这一年在广州还多多少少挣了点钱,发大财倒没有,我能混到今天这个样都是四弟的功劳,今天是特意来感谢四弟给我指了一条明路的。”

听到这里,爷爷奶奶一愣,连正在倒水的二姑也停下手回头看着强子,爷爷说:“这话咋说的,四儿咋还给你指路了?你没开玩笑吧。”

强子笑了笑:“大爷,没和你开玩笑,我说的是真的,也是真心实意来感谢四弟的。四弟这个样子送什么都不合适,我想来想去就干脆送你们老两口和二丫、三丫点东西算了,我在广州就是做家用电器贸易的,回来时候就托运了两套。”

回过头对二姑说:“二丫,这个双卡录音机送你和三丫了,现在大城市可流行这个了,这个电视机就送大爷大娘看了。”

爷爷一听急忙打断强子的话:“别、别、别,事情都没弄明白就拿什么电视机,我们不能要,你还是赶紧给你们家搬过去。”

强子说:“大爷,我们家也有,都一样的。这东西在市面上贼贵,可我们是一级批发商,比外面的便宜老大一块类。”

三姑这个时候也早已安奈不住好奇进了门,听见强子说给了收录机,高兴问:“真的强哥?”

奶奶瞪了三姑一眼。

爷爷奇怪的问:“强子,你口口声声说谢四儿,这到底咋回事啊?”

强子收敛了笑容,认真的说:“真的是四弟给我指点迷津了,就是去年,啊不,还没过年还算今年,我记得很清楚今年正月十七我来家想给你们要大哥电话,就想问问大哥那里的情况,工资高不高啊、活好不好找啊什么的,我去年在北京工地干了一年,没挣着什么钱就想着换个地方。”

强子接着说:“到家了家没人,四弟和现在一样坐在这里我也是坐现在这个位置,心想我陪四弟坐一会等你们回来,四弟就自己拿拐杖在地上比划,我就这么看着他画,看着看着就觉得四弟写了两个字:广州。”

“当时我自己还在寻思了,啥时候你们教会四弟写字了?我就纳闷极了,他怎么学会的?再仔细看的时候就什么都看不出来了。当时我脑子里突然灵光一现,想是不是四弟让我去广州找活的意思?想着想着我就没等你们回来,自己满脑袋官司回家了,到家了脑子里反反复复就是想着广州两个字。

咱也经常听见广播、电视提到广州,说发展很快,可离咱们这里好几千里地啊,四弟咋知道广州这个地方的?本来我当时心里也是有几个备选目的地的,是深圳和上海,广州只是想了想没太放在心上,自己在床上翻来覆去想了一晚上,早上起来才下定决心就收拾收拾去车站了。”

不瞒大爷大娘说,在去广州的火车上我还后悔来着,你说咱到了广州咱人生地不熟的,还有广东话咱还听不懂,弄不好还得灰溜溜跑回来。后来一想,既然来了就先找点活干着,不是什么事情都一帆风顺的,自己给自己打气吧。

还别说,我还真的去对了,到了广州两个月我就遇见我现在的老板,地地道道当地人,很聪明也很仗义的一个老板刘总,他把我招进公司做了业务员,就是做家用电器生意的,工资加提成,我干了大半年就当了业务主管。”

说到这里,强子神秘的伸出五个手指:“年底光提成老板就给了我这个数。”

听完强子神奇的讲述,屋里静了好一会,谁都没用开口。

奶奶想了一会开口了:“强子,你说的四儿给你写字让你去广州这个事情怕是当不得真吧,你比四儿大,也知道四儿害病的时候别说写字,嘴里也只会喊一个娘,兴许你脑子里想着去广州就把四儿的胡乱比划看成了这俩字,如果四儿写成外国了你还得跑到外国去不成?不成不成,你的心意我们家领了,东西万万要不得,你赶紧拿回去。”

强子说:“大娘,这次回来我真的是专程感谢四弟的,而且这两样东西没花钱,我请假回来时刘总都不同意,说节前正是销售旺季,人手不足啊。后来我把四弟的事情前前后后讲给他听,他听了以后也觉得十分神奇,还说我知恩图报他没用错人,才给我的假期。我家那两件就是刘总送给我的,我说再买两件,刘总非常爽快的干脆送了两套,一家两件,刘总还说了,有时间也来咱们家乡看看,来认识认识四弟的,大娘我没说一句假话。”

临走,强子说:“明天我去县城买天线,安好了过年就可以看春晚了。”

强子走了,剩下一家人大眼瞪小眼发傻了,上次小叔给吴老闷写字找回来了牛,这次强子又看见小叔写字被一竿子支到广州还做了销售主管,奶奶疑惑的问爷爷:“这事能真吗?”

爷爷也是稀里糊涂的摇摇头,说:“搞不懂,也许四儿真有点啥特殊的能耐?”

最开心的就是三姑了,看着爷爷、奶奶在那里懵懵懂懂的胡思乱想,早已迫不及待的她偷偷拎着燕舞牌收录机跑回房间了,心里想终于有了听流行歌曲的收录机了,急急忙忙打开包装后才发现没有磁带可听。

奶奶家电视机、收录机居然是小叔写字挣来的这件事一下子在村里疯传开来,听见的人们无不吃惊加上瞪大了双眼,脸上都是不可思议的表情。

各种版本以极快的速度在传播着,尤其是春节期间,迎来送往的、走亲访友的闲聊当中,这件事情被当做头条奇事怪闻被讲述着。

小叔一下子声名大噪、声名远播。

第二天三姑对奶奶说:“娘,电视机有了,咱不能再让强哥买天线吧,给我点钱我和强哥一起去,天线咱自己买吧。”

奶奶那里知道三姑的鬼心眼,觉得她说的对,就给了三姑钱,并叮嘱一定不能再让强子花钱了,三姑兴高采烈的答应着跑了,她开心是因为她的歌曲磁带有了。

父亲进门的时候天线刚刚安装完毕正在调试,看见强子在忙着打了声招呼,进屋把背包往炕上一扔,说:“娘,咱家也买电视了?”

奶奶看了一眼一身疲惫的父亲,既心疼儿子却又故意嗔怪的数落到:“你还知道回来啊?离开家就没影了,家里有事连个搭把手干活的都没有。这个电视机是强子送的,还麻烦人家忙里忙外的帮着拾掇,你就知道请现成的。”

父亲知道奶奶不是真的责怪,嘿嘿笑着说:“这不是回来吗?”接着马上反应过来又说:“强子送的?”

奶奶说:“你先帮忙,完了再说。”父亲答应着去了。

爷爷又说:“老大,估摸个数你去把钱给了强子吧,礼太重。”父亲点头应允着。

钱,强子自然没收。他说:“我说哥你咋也这么客气,都说了我也没掏钱,再说了咱从小玩到大的这点东西算什么?”

父亲再三要给,最后没办法也只好说着谢谢的话。

晚饭后,虽然是家里第一次有了电视机,打开着在那里放着节目,可一家人的注意力还是集中在小叔身上。父亲了解了事情的始末,也感到非常蹊跷,坐在那里思考着。

爷爷说:“我和你娘大字不识一箩筐。简单的还行,也看过四儿比划,没看明白,这几天你抽空仔仔细细看看,这莫非四儿还真有点特别的能耐?”

三姑接过话茬说:“哥,叫上我咱一起呗。”

奶奶斜楞了三姑一眼:“哪都有你,让你买个天线还多花几十块买歌听,你好好上学,今年毕业了考不上大学就赶紧回来种地,有的是你要干的活。”

三姑听了也不生气,她自己心里有底,她男朋友早已告诉她,他家人正在四处帮她联系在县城找个工作,她才不愁毕业没事做了。

父亲说:“按常理这个事情说不通,四儿根本不可能会写字,可别人说的有鼻子有眼的,也容不得人不信,别管咋样吧,我在家没事了就好好观察观察。三妹想看就一起,多一双眼睛看的更清楚。”

正在说话的时候,院里来了头一拨来看电视的乡亲们。

八十年代的农村,有电视的农户不多,往往有电视的人家一到晚上就会人满为患,大家看着、笑着还议论着。

到了夏天就直接把电视机摆在院子里能容纳更多的人。

张太爷爷不喜欢热闹,看了一会也早早回屋里休息了。

小叔十岁以后就独自一个人睡觉了,奶奶为了培养他独居的生活能力把他安排在西屋,依旧是八点左右自己回到房间,这个时候奶奶或者两个姑姑就打来热水先是洗脸,擦拭手臂,然后洗脚,这一切收拾完了,小叔自己脱下衣裤,整整齐齐叠好放在炕边,才钻被窝睡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