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小小书屋 > 我被召唤就变强 > 第237章

第237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自成在崇祯17年3月19日率大军攻下北京城,在4月30日被迫退出京城,逃亡西安。

在这42天的皇帝生涯中,李自成一共做了四件大事,但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也因李自成引发了火烧皇城、抢夺陈圆圆、逼死崇祯皇帝等一系列后续我们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

李自成之所以只做了42天皇帝,究其根本,是因为他的出身。

李自成在明朝是一个驿卒,也是吃皇粮的人,如果没有崇祯皇帝的一道命令,他可能一辈子的就这样度过了。

崇祯皇帝为了抵抗外族侵略,朝廷缺金少银,一道命令加征税赋,取消了皇家驿站,动了李自成的饭碗不说,还要他缴税,逼的李自成可以说是“穷得只能造反”了。

这一加征税赋,促使了李自成成为皇帝的第一件事——“均田免粮”。

也就是每个人都能分到田地,每个人都不用交租。

当时的百姓也应该和李自成一个想法,太好了,能分田还不用交租,这岂不美哉。

但问题就在这里,不交租皇帝吃什么,皇家大臣吃什么,士兵们吃什么,何况这些人还要比老百姓吃得好。

也就是这一条“优秀”的政策,使得李自成瞬间集齐大量兵力,才有了攻打北京的念头。

提到了崇祯皇帝,就要说一下崇祯皇帝的悲哀。崇祯皇帝17岁即位,本就千疮百孔的明朝到了崇祯皇帝这里,早已经无力回天了。但崇祯皇帝一腔热血想整治朝纲。

据《明末清初史料》记载,崇祯皇帝不观歌舞,不宠嫔妃,三更而睡,五更而起,非常勤奋。

但无奈大臣们对对抗外族入侵没什么兴趣,当时的明朝是典型的“藏富于民”,百姓和官僚比皇帝有钱,所以皇帝也支配不了这些人。

李自成攻入北京后,看到百姓热烈欢迎自己,小孩唱着童谣“打开国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李自成沾沾自喜,认为我真是个做好皇帝的料。

攻入北京后,其实李自成自己也很心虚,外要对抗明军后金,内要安抚明朝降军和自己的军队,但是“均田免粮”的问题来了,没钱。李自成深知如果士兵们没粮饷,太容易哗变了——因为自己就是因为没钱造的反。

所以,李自成的流寇心理又出来了,有什么方法能快速敛财,还是使用惯用手段,直接抢吧。况且京城百姓富庶,达官贵人数不胜数,抢几个又能怎么样。

李自成做了第二件事——打砸抢烧京城百姓和官僚。

李自成在对“抢”这件事有着非常的自信,他认为“抢”的都是有钱人,有钱人的钱就应该分我点,这样才公平。士兵们最开始在百姓家打砸抢烧时,李自成没有反对,后来甚至李自成还制作了刑具,只要不交钱的官僚地主,直接上刑。一时间搜刮出大量金银珠宝,李自成天真地以为,皇帝真的太好当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