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小小书屋 > 宣德大帝 > 第四百七十九章 第二次羊毛战争(四)

第四百七十九章 第二次羊毛战争(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二人闹了一个大红脸,不敢再做声。两人没想到自己刚出户口又入狼窝,在甲板上还能看到日出日落海上的风景,可是现在只能在暗无天日帆具舱中整日劳作。

看到舱内已经无人,舒良小声说道:“兴安!你说这洪保是不是不满皇爷将我等调来西洋舰队,来分担他的权力。”

“你还是少说几句吧,临离开皇宫之前,陛下是怎么跟咱们说的,可是千叮咛万嘱咐,要我等一定要听从各自主官的命令,早日熟悉海军规则。”

“皇爷是如此嘱咐我等,可是那是让我等学习海军的规则,可没有让我等做苦力一说啊!”

“你怎么知道这不是海军的规矩呢?咱家可是听说陛下给海军各个主官安排副手乃是侯公公与洪公公进宫联袂请命的。”

“那又如何?谁能知道他洪保不是口是心非呢!”

兴安叹了口气说道:“既来之,则安之,我等幼年吃过的苦不比现在多吗?想想少年时的时光,还有什么是过不去的事。”

二人在军舰上的表现,随时都会被士兵汇报给洪保,洪保对兴安的表现非常满意,对舒良很不满意,不过等待兴安与舒良的考验还在后面。

舰队在旧港海军军港进行了一次补给,兴安二人发现旧港的军港设施非常完善,有些疑惑西洋舰队在旧港有这么设施完善的军港,为何还要在崖州再建一座母港,这是不是有浪费的嫌疑?

在旧港停泊期间,旧港布政使司布政使王骥发出邀请,军地之间进行一次简单的联谊。在前往旧港城参加宴会的过程中,让兴安与舒良没想到大明在海外之地,还有一座如此繁华的城市。

朝廷一些官员现在还在喊海外都是蛮荒之地,皇帝宝船出海就是劳民伤财。即使现在海外贸易收入已经占据朝廷税赋的半壁江山,他们依然是这种论调,真不知是真迂腐还是另有所图。

在宴会上王骥问洪保:“洪公公!这次朝廷给我旧港分配了多少移民?”

“一个没有!朝廷认为旧港如今已将近五十万人口,完全可以自我造血,只要旧港布政使司轻徭薄赋,鼓励生育,切实解决好百姓的生产生活问题,人口已经不是问题。”

王骥有些失望,旧港偌大的地盘,只有不到五十万人口,在一个省级单位还是显得单薄了,一旦发生外敌入侵,在没有朝廷的支援下,以旧港的人口规模最多能够拉起四五万完全脱产的士兵,对于保护偌大的旧港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那朝廷现在的移民主要安置在什么方向?”

“这一次舰队一共运送两万移民,其中有五千人将安置在新明岛,一万人将安置在南平州。其余五千人暂时跟随舰队安置在大河河口,至于最后安置在哪里还说不好。”

“朝廷是不是要开战了?”柳升敏感的问道。

洪保对这位老将军很敬重,与卡国开战也不是什么不能说的秘密,笑着对柳升道:“安远侯不愧是经年宿将,一眼就看出了朝廷要开战的端倪。

陛下已经允准海军对不臣的卡国进行打击,这天下没有谁敢挑衅大明的尊严。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不仅仅出现在史册上,也要是大明对外交往的准则。”

柳升一拍桌子站起来哈哈笑道:“洪公公说的好!老夫已经行将就木,若是在年轻几岁,必会向陛下请命,手提三尺剑,效命于疆场,扫灭不臣!”

“安远侯!仗不能都让你们老将军打了,也要给我等后辈一点儿报国的机会。”

舰队在旧港补给完毕后,再一次踏上了万里波涛。在旧港休息了几天终于能享受几天皇帝近侍待遇的兴安和舒良,一上船就被赶进了帆具舱开始了暗无天日的修补帆具生活。

穿过满剌加海峡,舰队就航行到了风高浪急的西洋,兴安与舒良也终于从帆具舱出来,开始了操帆学习。

等到舰队到达新明岛,两人的操帆已经学的像模像样,毕竟二人都读过书,有文化底子,接收起新的知识反应速度比较快。

新明岛如今已经有了一万多人口,于谦将这些人口编成里甲,编户齐民,并且在新明岛建立起第一个县级单位,于谦以新明岛总督的身份兼任知县,李贤以驻军守备的身份兼任县丞。

西洋舰队在新明岛有一个小型基地,只有十艘五百料小船,用于防备海盗对大明移民的袭击。小小的军港根本无法支撑西洋舰队如此多的军舰入港,大部分军舰只能在海面上抛锚驻泊。

海军舰队的到来,给小小的县城平添了很多热闹的情景,于谦与李贤二人带着粮食前来劳军,并把商船上运送来的移民卸载下来,这些商船运送完移民之后,在新明岛采购一些当地的特产以及粮食等商品之后,便会原路返回。

移民费用自然是需要新明岛出,五千移民大多数都是单身的青壮,只有少部分是拖家带口之人。如此失衡的男女比例,时间长了肯定是要出大问题的。

就男女比例问题,于谦找到了洪保,提出来新明岛需要女人的要求。

洪保哈哈大笑道:“于大人请放心,朝廷早已想到此事,东洋舰队正在朝鲜与倭国采买年轻女子,用不了多久就能运到新明岛。

只要你新明岛的百姓有钱,就能得到女人,不过陛下可是有一个硬性的要求,所有移民不得娶昆仑奴。”

“下官就是想要百姓娶昆仑奴的女子,百姓也不愿意。昆仑奴根本不会成为大明百姓娶媳妇的对象,这一点上大明百姓宁愿打光棍都不会娶昆仑奴的,百姓们担心死后连祖坟都入不了。”

“这一点上,咱家也是如此与陛下说的,不过陛下却说防患于未然,必须要跟百姓说清楚,万一哪个百姓头脑一热做出傻事,到时候官府不承认是大明百姓,也不得在大明的土地上生活。”

于谦一皱眉,对于皇帝的这种强硬的态度有些不理解,为何皇帝这么忌惮大明百姓与昆仑奴通婚呢。不过在一名大明百姓犯了糊涂与高原上的昆仑奴女人生下孩子之后,于谦才明白了皇帝的担忧所在,这与昆仑奴所生的孩子根本就不像大明百姓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