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小小书屋 > 回到大明做藩王 > 第35章 提出改革

第35章 提出改革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但是,作为一个从后世穿越过来的人,朱桂深深地明白军户制度的弊端是什么,先且不说明朝后期的军户们都混成什么样了,就单说这洪武年间,军户制度对军队的战斗力也是有影响的。

按照老朱的规定,军户们是三分作战,七分守城,单从这个规定来看,军户的战斗力只会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主要的时间没有用来训练武艺,反而都去种地了,只有在农闲时分,才抽出一点时间来作战,训练,估计很多也是应付差事。

这样以来,时间长了,军队的战斗力能不下降吗?堂堂地正规军都快成民兵了。

当然,在朱元璋朱棣时期,这条制度的弊端还不是太明显,因为这两位都是雄才大略的铁腕儿皇帝,对国家的控制力还非常严密。

那些军官文官们还不敢太放肆地去侵夺军户们的财产,因此,大明的军户过得还可以,军户的男丁也很丰富,兵源也多,因此打仗靠数量碾压就可以了。

就比如朱棣的五征蒙古。

但是,朱棣死后,大明军队的战斗力就越来越差,以至于后来爆发了土木堡这样的惊天惨败,在以后的岁月里,都只能对游牧民族防守,再也无法主动进攻。

这就是战斗力下降的直接表现。

朱桂是想着造反的,他绝对不允许自己的军队变成以种地为主的农夫,要想完成大业,手里必须有一支能征惯战的职业军队。

而且,老朱制定的军户制度对其他地方或许暂时有效,但不适合河西的发展,河西地广人稀,根本不适合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对天灾的抵抗力太差,而且自身实力有限,无法开拓更多的土地,创造更多的财富。

在这种地广人稀的地方,就适合后世的那种大农场作业,完全机械化生产,大大地提高生产率,打出更多的粮食来富足自己。

朱桂早在来肃藩之前,就已经想着要这样发展农业了,后世的美利坚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吗?

近代英国农业的崛起也是因为农场,大规模的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粮食富足了就有闲工夫搞工业革命了。

饭都吃不饱谁有闲心思冲着一个烧开的热水壶进行联想啊,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眼下春耕在即,朱桂不想过多的耽误时间,便板着脸,无比郑重地说道:“各位试想一下,我们现在的军户制度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一家人让你放开了膀子种,你能种几亩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