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小小书屋 > 重燃回首已三生 > 第148章 开创商道

第148章 开创商道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你这场景听起来,像是为懒人服务的啊。”萧亚军淡淡的说道。

吴楚之嘿嘿笑着,“懒人才是科技进步的源泉。”

“你确定不是为了解决你们西蜀男人的痛点?”萧亚军睁开了眼戏谑的笑着。

吴楚之深吸了一口气,递过去一支烟,给他点燃,“伯父,据说您做家务也是一把能手。”

萧亚军手一抖,顿时就想把点燃的烟用吴楚之的脸皮给灭了。

吴楚之见状,赶紧将话题拉了回来,“我将这一切定义为‘万物互联法则’:网络中总人数是n,网络价值是n乘以n等于n的平方。

理论上最小的网络是点,一个人,即自己和自己连接;两个人的网络,是自己和自己、自己和对方连接,两条连线,同理对方也是两条连线,即两个人的网络是四条连线。

五个人的网络,自己和自己、自己和其他四人连接,五条连线。同理其他四人也分别是五条连线。即五人网络共二十五条连线;以此类推。

万物互联法则表示:网络价值与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

网络使用者越多,价值就越大。换句话说,某种网络,比如电话的价值随着使用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现在如日中天的电子商务网站ebay就是最好的例证。

即网络的价值v等于k乘以n的平方,k为价值系数,n为用户数量。”

萧亚军闭上眼睛消化着吴楚之的话。

这算是交叉学科的内容了。

半响,萧亚军睁开了眼睛。

可惜了,这小子如果当初能在元培班上,该多好?

2001年是燕大元培班的第一年试点,也是萧亚军亲自负责的一届。

汇聚了当年所有省份的高考三鼎甲以及夏令营的佼佼者,配备了堪称全明星阵容的豪华导师组,但目前看来,这一届还是缺乏亮点。

通识教育与交叉学科,必然是未来学科发展的方向。

如果有吴楚之这样的学生在里面,那么元培班就亮眼了许多。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又想嘲笑蜀大一番,这种学生,为啥要允许提前毕业?

活脱脱的招牌,为啥不能直接本硕博连读,把价值最大化,非得拿英语成绩说事?

看着吴楚之那开始露出锋芒的脸庞,萧亚军点了点头,“你的意思是万物互联相较于物联网,具备更深层次的价值,是让终端厂商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变得更紧密?”

话音刚落,萧亚军自己便瞪大了眼珠子。

他有点被自己的推论给吓到了。

面前这小子,心太肿了。

吴楚之嘿嘿一笑,“伯父的理解没有问题。以前制造企业生产出来产品,通过层层分销商流到终端用户手里,厂商和下游终端用户之间是割裂的,很难获取他们对于产品的反馈。

但是万物互联时代到来以后,厂商的每一个产品,都是联网的,能做到实时、全天候、全球化、全量数据的反馈,跟踪每一个细节,任何一个用户,使用产品的情况,都能通过每一个终端反馈给厂商。”

吴楚之说的很含蓄,但萧亚军听懂了。

特么的!

这小子是要玩商业革命!

说得真好听,每一个终端反馈到厂商,这不就是要把渠道给活活逼死?

吴楚之冷笑了一声,特斯拉就是这么干的。

特斯拉汽车里有几百个传感器监控车辆的运行状况,汽车一旦出现问题,厂家是可以根据数据,马上定位问题所在的,这就不需要像传统汽车厂商那样,还需要到汽车维修店,检查一两个小时才能找到问题。

用户和汽车之间的交互,也都会形成用户行为数据,这些都会帮助特斯拉不断去迭代产品。传统汽车厂商能做到这些吗?

这就使得,特斯拉可以避开经销商的销售模式,直面客户。

经销商为每笔销售增加了数千美元的成本,这让特斯拉先天便拥有了成本优势。

任何一家出售专营权的汽车制造商都无法复制特斯拉的销售模式,因为这是从特斯拉企业初创时便挖下的一道护城河。

萧亚军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的吐出。

谈话之前,自己再怎么高估吴楚之,都没想过,这小王八犊子的战略思维竟然高到了自己难以想象的地步。

这已经脱离商业模式的地步,而是触碰到了商道的层次。

萧亚军身体前倾,拿过纸笔来,“你详细说说你构架万物互联的要素。”

吴楚之戏谑的看了一眼自家便宜老丈人,总算是把这糟老头子给震住了。

他知道,萧亚军用见多识广都不足以形容。

毕竟是参知政事的智囊,其本身的认知放眼国内,都是最顶尖的存在。

能够震住他,完全是自己三生三世反复锤炼的结果。

“万物互联有四个最主要的要素,事物、人、数据、处理。”

萧亚军快速的用笔在纸上划出了四象限,而吴楚之则缓缓说着,“第一,事物,是指系统中参与通信的元素。

事物是一种能够收集信息并与系统其他元素共享信息的对象。在物联网中,事物可以是任何对象,从智能工具到建筑设备。

而在万物互联中,这一范围有所扩大:任何具有内置传感系统并连接到网络的元素都可以成为万物互联的一部分。

具体的来说,

第一代互联网大约有10亿台计算机联网;

第二代智能手机普及以后,大约有50亿个设备联网;

再到万物互联时代,保守估计将会有500亿个设备和人的联网,这是万物互联的构架主体。”

“智能手机?”萧亚军有些疑惑。

吴楚之将自己的诺基亚n-gage摸出来,如同以前忽悠楚天舒、龚明他们一般,再次忽悠了起来。

“……所以说,智能手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萧亚军懂了,当一个设备可以集成很多工作、社交、娱乐、生活功能的时候,它的本身就会改变生活的模样。

他毫不怀疑为什么是手机。

因为,尺寸。

太大,没有便携性。

太小,没有功能性。

手机,刚好合适。

“第二个重要的要素,是人。人在万物互联概念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没有人,就不会有连接桥,也没有智能连接。是人连接物联网,分析接收到的数据并基于统计信息做出数据驱动的决策。

人是m2m、p2m、p2p通信的中心,同时也可以自己建立联系。

人也是区分物联网和万物互联的最大指标,物联网是以物作为主体,而万物互联是以人作为主体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物联网是为了实现万物互联的一种工具。”

萧亚军挥手打断了他,犹豫了半响,艰难的开了口“你所谓的‘人’……其实是一个群体吧。”

吴楚之表情凝重的点了点头,“是的。如果从万物互联的全功能来看,这个‘人’,不是所有人。”

萧亚军沉默了一会儿,叹了一口气,拿着笔记录着,“你继续说。”

吴楚之偷瞄着他的表情,面色如水,看不出什么问题来。

他知道萧亚军纠结的点。

但他不是圣人,更不是上帝,技术的光芒永远无法照射到所有的角落。

老人、弱势群体在这场技术革命中的难以适从,这不是他一个企业家能够解决的问题。

这是参知政事应该考虑的问题,不是他,也不应该是他,更不能是他。

“第三是数据,不出十五年,每个使用互联网的人每秒将接收多达1.7mb的数据。

随着可用数据量的增长,信息的管理将变得更加复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