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小小书屋 > 糜汉 > 第三十二章 小心有诈

第三十二章 小心有诈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如今他又被大王授予假节钺之权,对我父与叔父皆有生杀之权。

到了这时,我父所能同舟共济之人,唯有叔父了呀!”

听到糜旸提起的关羽这时手中的假节钺之权,士仁内心警铃大作,

而见糜旸言语之间情真意切,逻辑上又找不到什么破绽,

在这时,他已经将糜旸及其父亲糜芳,当做了可以共谋大事的自己人。

见糜旸脸上焦急之色密布,似乎在担忧来日的大祸临头,士仁笑着宽慰道,

“贤侄勿忧,”

“到了如今这一步,吾亦不怕告诉你一些事。”

“其实在这月时,有江东使者前来联系我,令我献城投降吴主。”

“本来我还顾念大王恩情,一时犹疑不决,但如今既然关羽已经图穷匕见,那我也没什么好犹疑的了。”

“是关羽先对我不义在先,莫怪我今日不仁。”

听到士仁这么说,糜旸心中冷笑不已,.

你真要顾念刘备恩情,那你怎么不将江东来使斩了呢,

你这无耻背主之徒,

呸,我这大汉忠臣与你势不两立。

心中虽然对士仁所言感到恶心,但糜旸脸上还是摆出一副吃惊的神色,但随之他的神色,又变为大喜,

“有吴主相助,如此甚好呀。”

见糜旸如此反应,士仁亦是开口劝糜旸道,

“你父与我俱是关羽案板上之肉,若是我来日投了吴主,少了我的臂助,你父在关羽治下更是危险至极。

贤侄,不如你劝你父,与我一起投了吴主吧。”

士仁这时已经将糜旸当成了自己人,所以他便想借助糜旸,拉拢他背后的糜芳一起投降东吴。

毕竟他自己投吴只能献一城,糜芳要是投了东吴,那可是可以献上一郡的。

而只要他说服了糜芳投降江东,孙权一定会对其记功嘉赏。

还未正式投向孙权,这时士仁却已经俨然把自己当成了孙权的忠臣,处处为孙权着想了。

糜旸面对士仁的招诱,脸上显现出动容之色,在思考一会后,

他当即言道,

“好,既然汉中王麾下已没有我父子容身之地,那我就听从叔父之言。”

听到糜旸答应了此事,士仁大喜。

糜旸可是糜芳的独子,只要糜旸决意投降江东孙权,有糜旸在手的士仁,不担心糜芳会不答应。

这时士仁何止是将糜旸看作自己人,更是将糜旸看作一场大大的功勋了。

士仁脸上喜笑颜开,

但这时糜旸却言道,“投降吴主一事虽好,但叔父还需想个办法解决城外的关平才是。”

听到糜旸提起关平,士仁脸上笑容瞬间失去,

是呀,他怎么忘了,此时在城外还有一“勾魂使者”呢?

但对于如何解决关平,士仁一时之间却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这时糜旸看出了自己的为难,他对士仁劝言道,

“公安城中虽以叔父为主,但城中士卒大多非叔父之部曲。

他们只是奉关羽之命听命于叔父,若是叔父不解决关平,一旦关平在城外以关羽之子身份叫嚣,

城内军心难免浮动,这对叔父大大不利。”

季汉兵制并非江东的私兵制,所以关羽之前能不停从后方调兵,

原因便是他能借助自身的权威威望,随意指挥这些后方士卒。

士仁在军中多年,自然也明白这点,但他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关平呀。

糜旸看出了士仁脸上的为难,他献计道,

“当务之急,叔父应当派亲信前去控制住城内兵营,如此可防止兵营异动。”

“其次,我可修书一封,诱使关平入城。

吾乃关羽主薄,又是关平幼时好友,他颇为信任我。

关平此人少智,见我信笺,或许一时冲动之下,会只率少数亲信入城。

到了那时,叔父在城中就可将其轻易擒下。”

“其三,我此次前来,我父命我携带数十车金银南下。

其借言这数十车金银乃是助我守城之用,实则是让我带来赠予叔父。

如今这数十车金银就在关平军中,叔父无意乎?”

听到糜旸此次前来还带了数十车金银,士仁的贪婪之心大动,

听到有数十车金银可以拿,士仁本来就不高的智商瞬间就又下降了一个档次。

他当即对糜旸言道,“如此大善。”

在同意糜旸的计策之后,士仁马上命人取来纸笔,在拿到纸笔之后,糜旸也马上写好了一封书信,

可是在将书信送出之前,士仁出于最后的一丝理智,还是取过糜旸的书信看了一眼。

只见糜旸在书信中写道:他已使士仁相信他此番与关平率军前来,乃是为了协助士仁守城。

然后在信中糜旸建议关平,可亲自押送百车金银入城,进一步降低士仁的戒心,

在进入城后,再伺机而动。

看完信中内容后,士仁有些担忧,他问糜旸道,“关平小儿真会按你信上所言行事?”

面对士仁的疑惑,糜旸自信地答道,“只要是我亲笔所说,他必信。”

糜阳这么自信不是他未卜先知,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糜阳已经颇了解关平为人。

关平完全继承了季汉风骨。

这封信的内容不仅士仁看了,就连后面进来的士仁智囊赵随也看了。

而在看过这封信内容之后,赵随将士仁请到一旁,随后对其建言道,

“将军,小心有诈。

关平若是真无智,信了此信内容倒无妨,

但若是关平趁将军开城门之际,引大兵趋我呢?”

“到了那时,公安危矣。”

赵随与士仁相比,还是有些智慧的。

赵随的劝谏,引起了士仁的怀疑。

而糜旸见赵随此举,就知道他在警戒士仁,

但他就怕没人警戒士仁。

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糜旸已经没有退路了,

他大声对士仁言道,

“叔父若不信我,可亲临城门之处观察。”

“若关平在叔父开城门之际,从营中率大军袭来,叔父可斩了我。”

“叔父在城门之处,亦可及时关闭城门,如此,叔父当无忧矣。”

糜旸此言一出,士仁眼睛一亮,这的确是一举两得的做法,

饶是赵随听到糜旸的这个建议,他亦表示可行。

在身边的心腹智囊都同意如此做之后,士仁不再有迟疑。

他当即命赵随率领他的大半心腹,前去控制城中军营。

而后他又叫来一人,让其将糜旸的书信交到城外的关平手中,

最后,他对着糜旸言道,

“贤侄,吾已皆按你计策行事,你接下来就随我一同前去城门之上吧。”

对于士仁的这个请求,糜旸丝毫没拒绝的意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