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小小书屋 > 东京空港杀人案 > 第十三章 孤独

第十三章 孤独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1

厚木9-30专案组对于为谷敏之的供词,终于调查完毕。www.mengyuanshucheng.com由于空港的8-11凶杀案与厚木的9-30凶杀案之间,没有必然和内在的联系,经上级批准,厚木9-30凶杀案侦破专案组宣告解散。

与此相反,空港8-11专案组的搜索侦查尚停留在原地踏步阶段。

厚木9-30专案组以顺利侦破案件而胜利结案,而空港8-11专案组似乎陷入迷宫。专案组成立最早,侦查时间最长,却毫无效果。

那须警长已经好久没有回家了。专案组里的大部分警官的住所,距离空港警署较近,上下班很方便。可那须警长的家居住在练马区外围,途中需要换好几辆电车,故尔常常住在空港督署的宿舍里。

最近,又一连好几天没有回家。身上穿的衣服,已经沾满了汗臭味,他打算回家洗澡,再取一些替换的衣服。他有一个小秘密,其实也无秘密可言,只是一旦被年轻警官知道,说不定会笑话他。因此,他从不对别人讲起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那须警长尽管年龄已过中年,却是通俗音乐迷。微不足道的薪水,买不起高级立体声音响设备。即便那样,狭小的住房里,还是购置了廉价的立体声音响设备和数十张盘片。

偶尔遇上空闲的休息天,便打开摆放在墙角的立体声音响装置。他一边同步哼唱,一边尽情地欣赏。由于都是那个年代的歌曲和音乐,故而被上高中读书的儿子打入冷宫。

最近,那须警长又特别思念起这些老歌。

由于全身心投入侦破工作,与自己酷爱的音乐分别了很长时间。这种渴望,简直难以言喻。

在专案组里,犹如《爱似蓝天》和《通向明天的桥》这一类软绵绵的情歌是不允许听的。

今天,那须警长风尘仆仆,从最南端的羽田空港,横穿整个东京都市,回到北端练马区自己的家。比起回家洗澡和换衣服,莫过于尽情地欣赏一番音乐,过一把久违的瘾。

今天回家,正值遇上与众多上班族下班回家的时间,被卷入你推我搡的交通高峰。乘坐公共汽车来到莆田,再从品川来到山手线。在涉谷周围,下班族人头济济,熙熙攘攘。

那须警长挤在人群中间,不时浮想联翩。每天跻身在人群浪潮中的上班族们,比自己不知要幸运多少倍。

车厢里人山人海,上班族们每天准时从家里出来,准时返回家里,过着和平年代的生活。而警官则不然,一旦案件发生,就必须投入到侦破工作中去,并且不允许有任何私心杂念。

他的一些同事,由于长期住在专案组里,回家时竟然把回家乘坐电车的顺序忘得一干二净。那须警长想,如果这次回家是抱着胜利结案的心情,那该有多好。

那须警长用右手拉紧电车顶上悬挂着的安全吊环,无意识地眺望着窗外,大脑自然而然地思索起8-11凶杀案。

“现场是密室,而且是两重密室。”

谜一般的密室,一刻也没有离开那须警长的沉思,始终盘旋在他的脑海里。即便陶醉在酷爱的音乐里,脑瓜子里也时常翻腾着谜一般的密室。

侦探推理小说里,说到过密室。在喜欢侦探推理小说的读者中间,热衷于密室的人似乎并不多。据说作者在密室上大做文章,故弄玄虚。最初编写的密室,是罪犯绞尽脑汁,伪造第一现场。后来,密室之说到处泛滥,而且生搬硬套,以致小说结构与情节设计之间极不自然,读者们不欢迎这一类侦探推理小说,觉得作者不应该在密室上大做文章。

但那须警长手头上的凶杀案,都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密室,并且是双重密室。房门内侧,不仅上有保险,还挂有安全搭扣。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房门外侧的走廊上有服务员监视的目光。如此戒备森严的房间里,竟然发生凶杀案。服务员的证词,没有怀疑的理由。杀人凶手,居然冲破两重密室,溜之大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杀人凶手,为什么偏在两重密室里实施杀人目的?

面对谜一般的两重密室,我们始终彷徨徘徊,至今查找不出凶手为何制造密室的理由。

正在这时候,池袋地铁车站到了。那须警长准备在站上换乘西武线,在人流的推动下渡过横跨立交桥。这一回的电车上,终于有了座位。

随着电车徐徐启动,刚才中断的思路又活跃起来。

“为什么要制造密室?其中必有难以言喻的理由。只要找出理由,密室之谜也就不攻自破。”

那须警长回忆起曾经读过的《密室集》。

密室诡计,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天花板、墙、或者地板上,有秘密通道;

第二、门上和锁上实施机械性的机关,从门外侧挂上锁的内保险;

第三、利用心理上的错觉,或者在室外使用凶器;或者在行凶时,制造凶手或被害人不在室内的假相等等。

除上述以外,一、二、三等三种类型的密室,常常混合错开使用。

“就本案来说,第一种类型的密室应该排除;第二种类型的密室作过种种实验,可能性不大;剩下的,是第三种类型的密室。那么,所谓心理上的错觉究竟是指什么错觉呢?按理说,应该没有产生错觉。经过地毯式的严密搜索,没有发现任何破绽。这,难道是错觉吗?”

思索停滞不前……猛然间,哈欠一个接着一个,全身感到疲软。思考戛然中断,似乎是一种疲劳的信号。电车开始减速,驶入那须警长回家的最后一个车站。以往,电车驶入站台时,车厢里几乎空空荡荡的。今天,车厢里一直处于饱和状态。快要到站了,拥挤情况与始发时没有多大变化。

他深深体会到,大都市的膨胀,给交通带来拥挤不堪的景观。

2

草场警官的调查,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大竹美和,不是大竹义明的亲生女儿!他俩的真实关系,是养父与养女。

小室安彦在保险合同上的领取人栏里,为什么要写大竹美和?为查明事实真相,草场警官在美和的住宅周边神出鬼没地展开了仔细调查。在当地派出所的户籍档案里,草场警官突然发现这样一段记载,从而了解了大竹美和的身世。

大竹美和的亲生父母亲,于十几年前因所乘客机失事而遇难。其父亲家永谷之,是当时涌现的小说作家新秀。

昭和四十x年三月,为出席巴黎举行的世界作家会议,家永谷之携带妻子女儿一同前往。他们乘坐的,是全日航461航班白峰号喷气式客机。该航班经由北冰洋上空,飞往英国伦敦,在途经阿拉斯加上空时,该机发生重大故障而紧急迫降。当时,家永谷之夫妇俩遇难身亡,机上九十一名旅客和机组人员中间,仅十名幸免于难,其中有大竹美和。

当时,家永谷之以其卓越的天才一跃为新锐作家,正是观察社会、大显身手的时候。如果他活着,一定会写出许多深受大众欢迎的小说。根据其尖锐的洞察力和富有想像力的聪颖,将来必成大器,必将成为一个优秀的大作家。可惜的是,由于飞机失事、飞来横祸而英年早逝。

当时,草场警官还在中学读书,拜读过家永撰写的好几本小说,十分崇拜。

“哦,大竹美和的生父,原来是家永谷之?”

脸上不太流露感情的那须警长,居然瞪大眼睛,半晌没有说话。据说,那须警长本人也曾是家永谷之作品的崇拜者。

作为一个青年,那须警长拥有过家永作品的影响和激励,曾有过一时冲动,立志将来当家永那样的小说家。草场警官一边望着那须警长,一边好奇地想像那须警长年轻时的情景。那张毫无表情的脸,竟也有过对的憧憬。不知道他当时是以什么样的表情,阅读家永作品的?

草场警官真希望时间倒转,再回到那须警长的年轻时代,亲眼目睹他当时的情景。可此时此刻,草场警官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消息需要向那须警长报告。

“救出大竹美和的那个救命恩人,你知道是谁吗?呵,就是那个大竹义明!当时,他是那架失事飞机上的客舱乘务长。”

“你说什么?”

那须警长由于说话时用劲过猛,屁股下那把椅子发出“嘎吱”响声。

“那是真的吗?”

“是真的。我这里有当时的事故记录,是向全日航公司借来的。这是全日航公司当时从幸存者那里收集来的证词,完全可以相信。”

那须警长伸手接过那本厚厚的“原始记录”,贪婪地阅读起来。读完后,闭起双眼一声不吭地陷入沉思。

这一突然出现的新情况,究竟应该如何解释?它与8-11凶杀案的本身有什么必然关系?如果有,应该是怎样的关系?

专案组全体办案警官紧张地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焦急等待着头儿的命令。终于,那须警长抬起脸扫视了大家一眼。

“《记录》上的所有幸存者,大家分组一一拜访了解。虽已经十多年过去,可也许还有活着的?或许也有情况不明的?总之,大家设法找到活着的人,当面了解飞机失事当时的情况。”

听完那须警长的命令,专案组的气氛又变得活跃起来,立即分头行动。大竹义明领养大竹美和,其中必有某种原因!大竹义明为什么要收养美和?据说是大竹义明亲自将她救出冰天雪地,故而把父亲的感情倾注她的身上。仅仅是这个原因吗?其中,肯定还有什么非常复杂的情况。

追本溯源,必须从十多年前的那次飞机事故中着手调查。

警官们纷纷离开专案组,出发了。

3

经过一番调查,又一个令人吃惊的新情况出现了。由于过去十多年,已经有好几个幸存者步入九泉。他们的死亡原因,不是年迈体衰,而是因为交通事故以及患病。他们死亡的时候,年龄还很轻。

打听幸存者消息,不得不中断。又经过耐心寻找,终于找到两名旅客和两名机组人员。幸存者中间好像有一、两个外国人,已经无法找到。

作为当时的幸存者、画家平田君告诉警方。

“大竹义明那家伙不是人!胡说什么,只有能行走的人,才有生的权力。他竟然下令,把伤病员全扔在冰天雪地里冻死饿死。对于被抛弃在冰天雪地里的伤病员们,居然连毛毯和食品都强行没收。还说什么,要死的人最好是光着身体。我上前阻止,他竟然企图扔下我。唉,已经是过去的事了。现在说真话,也是出于无奈。那家伙被杀,是罪有应得,咎由自取。”

还有一位幸存者,现正在经营一家贸易公司,他叫古贺。

“那等于是杀人犯罪!可要是这么说,我们这些幸存者都是同案犯。当时,我们与大竹义明一起,把那些伤病员扔在冰天雪地里。虽不是同谋,可既然是人,理应上前阻止。事实上,我们都扮演了帮凶的角色,犯有间接杀人罪。无论在什么场合,强者才有生存权,而弱者只有死亡权的这种论调,是毫无道理的!可当时,没有一个人敢干站出来阻止。因为都庆幸自己有可能活着出去,就昧着良心不再说什么了。我们活着的人,都隐瞒了当时的这一事实。由于飞机失事,留在现场的,没有一个是活的。据说,救援队当时也没有怀疑什么,只认为幸存者已经突围。

驾驶舱里的机组人员,全部死了。飞机失事后,调查组举行的听证会,也仅仅是走过场流于形式。总之,我们这些能活下来的人,确确实实应该归功于大竹义明。

如果没有他的果断和勇敢,也许我们早就离开人间了。如今,他也去了,我也不想说那些鞭挞他的话。”

当时担任乘务员的山口君,现在是东京一家宾馆学校的讲师。

“大竹义明当时的行为,在那种场合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大竹义明,大家都得死,可活下来的就这么点人,也确实让别人多少有点怀疑。可不管怎么说,我还是不能原谅他,当然也不能原谅我自己。我辞去全日航公司工作,也是因为讨厌大竹义明的人品。虽然他收养了当时被遗弃的孤儿,可能也是良心没有完全泯灭的一种表现。或者说,以此将功赎罪,逃避良心的自责。可我觉得,那是无法饶恕的犯罪。”

幸存者中间,没有一个不声讨大竹义明罪行的。当时乘务员的前川奈美,如今是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主妇。

“活下来的人,不应该非难大竹义明。当时,大家都在生与死的十字路口上,犹豫不决。可大竹义明带领我们选择了前者。我心里非常清楚,他对于自己当时的‘狠毒’一直感到十分痛苦。

他才是真正的男人!大家干不了的事,他敢干,而且一马当先。那种场合,要想死比什么都容易,尽管当时他被骂得狗血喷头,什么野兽啦、冷血动物啦等等。可他的出发点,是为了能救出更多的人。为此,他勇敢地挑起代理机长的指挥员担子。可以这么说吧,那是需要极大勇气和意志的。

他并不是出于自己活下去的需要,而是为救更多的人。我们活下来的事实,足以证明这一点。假若有人责备他,只能应该是在那里死去的人,可在那些死去的人中间,也有人支持他、肯定他的果断行为。

对于不能行走的人,他并没有全部扔下。就说那对死去的旅客夫妇吧,他们唯一的女孩子是大竹义明背在肩上获救的。女孩子的生父叫家永谷之,是一个当时小有名气的小说家。为了他的孩子,大竹义明没有再婚,既做父亲又做母亲。听说那女孩长大成人,嫁到一个非常阔绰的银行副总裁家里做媳妇。如果家永夫妇在九泉下有知,一定会感激大竹义明的。”

前川奈美一边擦泪,一边追述往事。那段亲身经历使她感慨万千,心潮起伏。也表达了她对大竹义明的勇敢,充满了爱慕之情。

不管怎么说,大竹义明在飞机紧急迫降的非常情况下,将老弱病残的伤员遗弃在冰天雪地里的事实,是不容置疑的。功过是非,姑且不论,可把强者的生存建立在蹂躏弱者基础上的行为,是无论如何不能容忍的。

4

大竹美和的父母亲,就是大竹义明被抛弃在冰天雪地里的那对夫妇。这一铁的事实,给8-11凶杀案的侦破带来新的进展。

“当时,大竹美和才五岁。一想起养父将其生父母扔在冰天雪地时魔鬼般的模样,无疑自幼怀恨在心。应该说大竹美和,是有杀人动机的。”

根据全体警官收集到的信息,那须警长作了综合性分析。从他说话的语气里,显示出必胜的信念。对于濒临解散的专案组,犯罪嫌疑人的出现,不啻于一股温暖的春风。

“但是,设大竹美和为犯罪嫌疑人,似乎有一定难处。”

渡边警官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接受大竹义明的养育过程中,大竹美和的心里理应产生了父女之情。事实上,大竹义明喜欢大竹美和,是众所周知的。周围的人都说,这对父女感情胜过有共同血缘的亲人。五岁时候的记忆,是十分模糊的。经过十多年的抚养,说她还有复仇心理是无法理解的,如果真有复仇心理,她也不必等到现在。”

那须警长连连点点头。在他身上,没有压制别人发言的缺点。他擅长集思广益,故而大家的发言十分踊跃。原本是信息交流的侦查研讨会,现在成了大家比智力、比分析的演讲现场。那须警长善于听取部下意见的良好作风,使会议更趋活跃,不断爆出冷门。

河西警官说道。

“我想说的是,大竹美和没有作案时间。大竹义明被杀,是晚上九点以后。而九点前后,大竹义明的秘书挂电话到房间,还与大竹义明通过话,证实大竹义明活着。

当时,大竹美和被众多亲朋好友簇拥着来到登机口,尔后上飞机去夏威夷。这种时候,她怎么可能返回大竹义明房间行凶,并且……”

“请等一下说!”

那须警长平日里很少有过这种激动,尤其像这样粗暴打断部下的发言。他用严峻的目光,绕着天花板转了一圈。

“刚才,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当然不是大竹美和在众目睽睽之下,潜入大竹义明房间行凶,而是表明行凶已经结束。我这个观点,大家觉得怎么样?”

那须警长说出大胆的设想。大竹美和出现在登机口的时候,不是行凶前,而是行凶后。可阻碍这一推理的,是秘书吉井君的证词。他当时与大竹义明在电话里通话,证明大竹义明还活着,古井君的证词,是可以信赖的。假设大竹美和当时已经杀了大竹义明,不可能与吉井君通话。经过调查核实,现场没有录音机之类的东西。

可那须警长认为,在大竹美和行凶后,大竹义明没有立即死亡。

通常,伤口外表观察和解剖的死亡推断时间,与被害人实际死亡时间多少有点差异。以可以相信的证词时间为基准点,即便鉴定的死亡时间比基准点稍前一点,也是可能的。如果没有证词,死亡时间的基准点多少应该向前移动一点。

就科学鉴定的死亡时间而言,证词只能是一种补充。因此,绝对信任“补充”,有可能产生盲区,导致侦查误入歧途。

其次,除非已经死亡,否则,受伤时间和死亡时间未必一致。曾有被害人心脏部位被刺穿后,竟然延长了长达二十五分钟时间的生命。即便被视为致命伤,也有生存一段时间的可能。因此,被从乳头部位刺穿左肺叶上部的大竹义明,受伤后仍有短时间的行动能力。

受伤后的行动能力,因受伤部位不同而异,是解剖鉴定上最难鉴别的。大竹义明尸体的解剖结论,没有断定已经死亡。假设大竹义明受伤后还活了一段时间,那结果又怎样呢?

结果可以证实,大竹美和没有作案时间之说是站不住脚的。也就是说,大竹美和行凶后返回候机楼大厅,而大竹义明是带着伤痛与秘书吉井君通话的。

证实这一说法,还有一个有力的证据:大竹义明没有为大竹美和送行。唯一的女儿去蜜月旅行,作为父亲,无论如何应该送行,再说当时就在空港的宾馆里。尽管如此,他却留在房间里没有去送行,也就是说,大竹当时正处在想送行却不能送行的尴尬窘境。

如果真是这样,他为什么不向吉井君发出求救的呼喊呢?

当时,大竹义明处在报警和父爱的悲伤交加的十字路口。所谓杀人行为,加害人和被加害人都将成为憎恶的化身。憎恶的质变,酿成杀人结果。被害人心理当转换成对凶手的憎恨时,便气绝身亡。

庇护凶手的被害人,也是存在的,遇上子女杀害父母亲的场合,被害人也许在临死前不以相同的仇恨目光朝着凶手?

“快逃!快逃!”

被害人尽管身负重伤,濒临死亡。可为使孩子免于承担刑事责任,不让杀人罪名玷污自己的下一代,必须最后保护凶手。从法律上说,杀害长辈亲属的罪行,比杀害其他人加重处罚,或者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即便杀害养育亲属,量刑时,与杀害长辈亲属同样论处。

杀害渡过大半人生的父母亲,行凶的子女有可能被判处死刑,如果被判处无期徒刑,将在监狱里渡过余生。

“你别管我,快逃!剩下的,我自己想办法!”

身负重伤、行将消失的意识,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出现一种有意识的最后挣扎。这种时候被害人的意识,显得特别清醒。当时,也许大竹义明拼命地挥手,示意女儿逃走。放跑女儿后,大竹义明为了伪装自杀现场,关上房门,挂上安全搭扣,再捡起女儿行凶后留在现场的匕首攥在手里,并且一把握住锋利的刀刃。

将房间作成密室、伪造自杀现场后,还是不能死。女儿是否安全逃离了?尽管父亲受到女儿致命刺伤,可仍竭尽全力延长即将媳灭的烛光,以祈求女儿逃到安全区域。

是父亲那颗慈善的心,延长了危在旦夕的生命。

女儿美和离开房间的时候,大概没有让人发现吧?大竹义明这时候的心情,也许无比壮烈、痛苦不堪?

大竹美和新婚旅行的出发时间,已经迫在眉睫。察觉大竹义明没有为女儿送行,无疑有热心肠的人给大竹义明打电话,原打算在有人打电话前或者有人前来迎接自己的时候,制造密室房间内的自杀现场。但是,有人打电话来的可能性极大。果然不出大竹义明所料,秘书吉井君的电话打进了房间。

大竹义明忍受伤口的剧烈疼痛,以十分平静的语气在电话里对答如流,成功地制造了大竹美和没有作案时间的假相。

当电话里确认自己的女儿平安无事后,大竹义明挂断电话后便安心地咽下最后一口气。因此,大竹义明脸上没有出现痛苦和不安的表情。这种表情,是父亲的那颗善心所铸就的。

在他临终前瞬间的意识里,也许浮现出女儿幸福的家庭?或许尚存一丝没有见到外孙的遗憾?

然而,大竹义明没有来得及注意匕首的握法。当时,他的意识无疑处于恍恍惚惚,模糊不清的状态。

由于刀刃与伤口不相吻合,以致他的良苦用心化成泡影。他的错误握刀方法,成为强有力的他杀证据。

那须警长把自己的想法,一般脑地端给了大家。他的“子女杀害父母与被害父母逆向维护子女”论点,使在场的警官肃然起敬,刮目相看。可要真正使大家对那须警长的这一论点心悦口服,还必须解释两个疑点。

其一,室内的安全搭扣。即便大竹义明自己挂上,也还是存在大竹美和如何躲开来自服务台的监视视线。根据死亡推断的时间段,先后在服务台值班的两名工作人员,都一口咬定没有人员进出314房间。

从晚上六点到九点,是保安员江森君代替值班。九点之后,是女服务员大石小姐值班。假设大竹义明在吉井君打电话之前已经遇刺,行凶时间应该是江森君值班的时间段。可他坚持说,没有看见有人进出314房间。

从伤口情况以及解剖结果判明,大竹义明被刺后的生存时间不是很长,根据吉井君的证词,即便死亡时间稍有前后误差,也很难骗过法医尖锐的观察力。在江森君六点值班前,大竹美和行刺的可能性绝对没有。

其二,是杀人动机。大竹美和经过十多年的养育,依然保持复仇心理这一说法不合乎逻辑。

突破不了这两道难关,那须警长的论点就难以深化,也就无法逮捕大竹美和。

可那须警长的论点,突破了密室这道防线。从而,大竹美和没有作案时间的假相被撕开了。制造密室,有其必然理由。虽还存在两道难关,但那须警长的论点,确实使密室的一系列疑点迎刃而解。大家表示赞同。

于是,围绕最新浮现在侦查线上的涉嫌对象,制定新的侦查方案。

(一)设定与吉井君通话前,为大竹义明遇刺时间。对这一时间段展开调查,以核实大竹美和是否有作案时间;

(二)复晋大竹美和与小室安彦之间的男女关系;

(三)再度向宾馆保安员和服务员了解当时值班的情况,对现场再度展开搜查取证。

5

大竹美和无法证明自己有没有作案时间,她本人强调说,当时在大厅里。可送行人中间,没有人为她证实。就连新郎真壁慎一也说,宴会结束后见到她的时候,是晚上八点四十分。

“多半在休息室里吧?!女人换衣服和化妆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真壁君不清楚新娘目前的处境,若无其事地道出了这一情况。可经过调查,晚上八点以后在休息室的人中间,没有人证明看到过大竹美和。结婚宴会结束后,轮到新婚夫妇蜜月旅行。而且,起飞时间迫在眉睫。这种时刻,新娘不可能关上门精心化妆,更不可能接二连三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除精彩场面以外,新娘大部分时间在休息室里边休息边等待。趁这一段空闲时间,新娘完全有可能在同幢宾馆里的某个房间往返。如果身穿普通衣服,一般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可出入314房间时,不可能避开三楼服务台保安员的视线。当再度向江森君和大石小姐了解时,他俩仍坚持说没有人进出314房间。

“在同一时间段里,我们模仿他俩值一回班,也许能发现什么!”那须警长提议。

刑事侦察界里流传一句俗话,叫“现场百回”。也就是说,现场必须经过无数次反复调查,自八月十一日案发以来,警官们毫不在乎宾馆的冷眼。在314房间及其周边,进行严密搜查,并且坚持在晚上六点到十点多的时间段布控,观察案发后的现场及其周围动静。

由于布控的警官太多,以致空港宾馆的经营层面露难色。为此,专案组挑选山路警官和渡边警官留在现场布控。好在发生凶杀案的现场314房间,正巧在空港警署所在地的正上方三楼,上下距离很近。不过,他俩对值班实验的成功与否,感到格外紧张。宾馆方面也十分配合,按照原来的案发地点和案发时间,安排江森君和大石小姐先后在三楼服务台值班。

楼层服务台在各层楼面上,是楼层客房服务员的常驻场所。

旅客一进入房间,服务员立即送上热水瓶和浴衣等。待旅客住宿完毕离开宾馆后,随即打扫整理房间,迎接新的客人到来。

化装成服务员的警官,从下午五时开始站在服务台里一边值班,一边监视走廊。大石小姐他们也站在旁边听候客人吩咐,为客人服务。在大石小姐他们走开的时候,旅客误以为警官是宾馆工作人员,便吩咐他们。

“茶叶有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