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小小书屋 > 折桂画丹衣 > 第12章 梅酿平民怨 忽闻旧人声

第12章 梅酿平民怨 忽闻旧人声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说是为秦桑摆的接风宴,可州府六进门,秦桑一行人入了三进才有人迎了出来,来的不是别人,正是蓟州知州严良。

此人满面油光一身肥膘,话说三句就要喘一口粗气,他一边呵斥手下的小厮一边堆笑着向秦桑请罪:“瞧瞧瞧瞧,我这府里没一个机灵的,都是些酒囊饭袋,怠慢了秦将军的大驾,下官有罪啊。”

秦桑并没有放慢脚步,只用余光短短回复:“无妨。”

那严良随即跟上了秦桑的脚步,试探的再次说道:“将军大度,不拘小节,下官惭愧,不过,下官还有一罪,要向将军讨罚。”

“哦?初次见面,严大人何罪之有?”

“昨日实属误会,我那小女多年前便对您多有崇敬,借我之名为将军送了些亲手做的点心,至于那盛点心的金盏,说了也不怕将军笑话,那是犬女执意要用,欲与将军结一段金玉良缘,小女顽劣,多有冒犯,实非本官之意啊。”

秦桑心想这些没皮没脸的官僚,行贿未遂就往自己的家眷身上推卸,实在小人作风,不过面上却笑道:“既然是场误会,严大人也不要过于苛责令爱了,只是我不喜甜食,只怕要辜负严小姐的一片心意了。”

严良听秦桑如此开口,便长舒一口气,“既如此,秦将军请快快入堂吧。”

入席后,站在将军身后的南星,歪头向身旁的川乌道:“瞧瞧蓟州这些小官儿们,一个个趾高气昂,句句都是奉承那严良,对我们将军只字不提,摆明就是没将我们放在眼里。”

川乌瞧着南星一脸气愤,便安慰道:“将军乐得清净。”

这酒席明明是为秦桑所设,可这前厅正中的圆桌上摆的却是各地县衙为那严知州备的豪礼,而那严良却当着秦桑和众知县的面,将那些礼品一一清点然后再一一回礼,整个过程没有招呼秦桑半句。

期间不乏有些小官朝秦桑这边看来,无非也是想看秦桑的热闹,不过,每当有人看过来,秦桑便抿着茶淡笑着看回去,似笑非笑的表情让堂上的小官们心中有些怯意,反而不敢再与他直视。

南星强压着怒火,手却不自觉的搭上了腰间的刀柄,川乌抬手将她的手腕从刀柄上打下去,叮嘱道:“蓟州的知县们敢如此明目张胆的挑衅,多半是因为严良这个靠山,就连街上的乞丐都知道他们的严知州是当朝宰相叶垂青的妹夫,莫要坏了将军的计划,我们来日方长。”

南星嘟囔道:“我们将军如今,虽是一品武将,却无兵权,还被狗皇帝派来这边关修坝,跟那冷宫的废妃有何区别。”说罢被身旁的川乌拍了一下后脑勺,这才闭了嘴。

那严良将知县们奉上的宝物挨个把玩儿了一番后,命人将这些家珍们搬回了后宅,这才大摇大摆的入了席,坐的是北面的主座,而秦桑却被他安排到了右侧宾席的副位。

这种明面上的挑衅,让那些奉承严良的小官们更加肆无忌惮的低声嘲笑起秦桑。

这时的严良未饮先醉满面红光,假装突然记起了什么,拍了一下脑门,给自己斟了一杯酒,慢慢朝秦桑的方向踱过来。

刚刚还嘈杂的前厅突然安静了不少,小官们个个支棱起脖子望向秦桑,随着严良走近,秦桑一改往日的淡漠,竟然起身相迎,小官们见此,纷纷窃窃私语,议论这传言中的抚远将军也不过是个畏惧权贵的怂人罢了。

没等严良开口,秦桑先发制人道:“今日严知州邀请了蓟州的诸位知县和主簿来为本将军接风,吾初到蓟州,还未曾为百姓立下半分功劳,就如此铺张实在担待不起,于是,吾也为严大人备了一份见面礼。”

此言一出,席间传出了阵阵窃笑声,毕竟一品武将为一个知州备礼,实在是有违常理,就算那抚远大将军是个怂货,如此大庭广众之下贬低自己,也是亘古奇闻了。

那笑声传到了严良的耳中,他脸上的得意更加彰显了出来,这接风宴的本意就是给那秦桑一个下马威,没成想这抚远将军在天牢里呆了三年,果然听话了不少,于是假意客气道:“将军哪里的话,您给我备礼,岂不是折煞本官,今日本官做主,您这份大礼,甭管是什么奇珍异宝,本官都将其兑成银钱,入蓟州银库,就当是将军为蓟州百姓送的第一份大礼吧。”

“有了严知州的这句话,本将军就放心了。”秦桑言罢拍了拍手,转头望向门外,眉宇间的笑意也骤然散去,前厅宴席中的小官们也一个个伸长了脖子,想看看这京城来的将军到底为严知州备了怎样一份珍宝。

六进的院门一扇扇敞开,冬日的寒风夹杂着蓟州街市的嘈杂吹进了州府的大门,一并吹进来的,还有青崖山上修坝的五百多苦力,他们如浪潮般涌了进来,却听话的止步于正在摆宴的前厅院中。

“这……这是何意?”严良看着院中突然出现的几百号人,他们衣衫单薄面容枯槁,看着众官僚的眼神却是寒意炯炯,心里突然升起一丝不安。

秦桑不急不慢的踱步到院中,转头向屋内的严良道:“本将军来蓟州的途中听百姓说,这修水利的壮丁都是各县水灾逃来的难民,不仅拿不到州府的赈灾粮,反而被抓去做了苦力。”

话未说完,那严良始终高擎的脖颈略微有些低垂,但面上仍是强作镇定,毕竟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被揭丑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秦桑继续说道:“但我瞧着严知州是个明事理的,定是那坝上的管事做的欠妥,这才招至百姓们中怨言四起。”

“自然,自然。”严良忙应和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