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小小书屋 > 隋朝那些事儿 > 第19章 手足相残

第19章 手足相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宰相高炯一倒台,太子杨勇最大的保护伞也就不复存在了。杨广知道杨勇被废,自己被立为新太子这件事儿,那可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于是他在开皇二十年,让一名他早就安插在太子府上的一名卧底——姬威准备实施对太子的最后一击了。姬威原是太子杨勇手下的一个小人物,杨广很清楚小人物办起事儿来,往往最不易引起他人注意,那么这个小人物便会在关键的时刻派上大用场,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大作用。

杨广亲口对姬威说:太子失德,皇帝和皇后早就打算将他废掉,立我为新太子。现在需要一个能主动站出来挑头的人,如果你能办成这件事,则富贵唾手可得。戚戚一听有富贵在等着他,就马上向皇帝写检举信,告发太子图谋不轨。

戚戚举报太子的时候,隋文帝当时正在仁寿宫避暑,他收到消息后,当时一下子就吓坏了,便马上带着他的卫队连夜赶回大兴城,整的他是一夜都没睡好。

第二天一上朝,隋文帝就开始对文武百官发问:我从外地回到京城,本来心情应该非常高兴,可是我为什么这么愁苦不堪呢?你们说说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隋文帝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这么多年,他天天都在听杨素和独孤皇后讲杨勇坏话,再加上今天又收到戚戚的举报。他自认为太子不才,早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儿了。他今天在朝堂上之所以要这么问,是想给大臣们一个表达的机会。如果当时大臣们能够在朝堂之上,当众列举太子的劣迹斑斑,他就可以以此为由直接废掉太子。

可是隋文帝哪里哪里知道,他平时听到的那些杨勇的负面信息,全都是杨素和独孤皇后给他提供的假情报,大臣们自然对那些事儿是一点儿都不知道,他们对太子失德也没有直接感受。所以大臣们全被问愣住了,不知道隋文帝这么发问,究竟是在表达什么意思。

就这样沉默了好一阵子,为了打破这种尴尬局面,吏部尚书牛弘发话了:我想我们今天之所以惹陛下生气,肯定是由于我们平时工作不迈力……隋文帝一听顿时是大失所望:这哪儿跟哪儿啊,完全不是他想要的结果,于是便准备彻底将废长立幼这件事儿摊牌了,他命令杨素当场宣布杨勇的罪行。

杨素也许是准备不足,再加上杨素也确实没有能证明杨勇图谋不轨的真凭实据,因此在朝堂之上,列举的全是一些不疼不痒的小事儿,同所谓太子杨勇所犯的罪行,自然一点儿都沾不上边儿。隋文帝看到外援的表演也太不给力了,他便只好亲自上场,当众列举杨勇的罪状了。

隋文帝说:我早就觉得杨勇这孩子不孝,不堪继位了,皇后也经常劝我废掉他。由于我考虑到他是嫡长子,也就一直在给他机会,总希望他自己能改恶从善。可是他实在是太不争气了,他的所作所为更是越来越不像话了。杨勇曾经指着皇后身边儿的侍女说,这以后都是他的人。我们还没死呢,他可就惦记上我们身边儿的人了,这不就是不孝吗?当时他的原配夫人元氏去世的时候,我曾怀疑是被他给毒死的,我就说了他那么几句。他就开始质问我是不是他的老丈人元孝矩在我那里举报他了,并当着我的面儿,说他有一天一定要亲手杀了那个老东西。他哪里是想杀他的老丈人啊,这分明是在威胁我啊!还有就是他和云定兴的女儿在外私生了一个孩子,我和皇后不计前嫌,把他和那个阿云生的孩子抱到宫里,依然当做自己的亲孙子帮他抚养。可杨勇和那个阿云不但不领情,还总以为我们是不怀好意,频频派使者要把那个孩子要回去。这不是和我们离心离德吗?云定兴那样的女儿,能和杨勇在外面生出一个儿子,跟其他人肯定也一点儿都不检点,谁能证明那个孩子就是太子杨勇的呢!如果阿云生的孩子不是杨勇的,那可就是乱了皇家血统了。我怎么能容忍这样的事儿发生,想来想去我决定不要这个不孝子了,今天我就要为天下负责,打算废掉当今太子杨勇,众位大臣你们同意不同意啊?

隋文帝在朝堂之上的这一通长篇大论,也尽是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一些琐事儿,大臣们当时都觉得作为一名皇帝,竟然把一些闺阁之事儿搬到朝堂之上,并且还强往废太子这件大事儿上生拉硬扯,这也太失水准了。于是大臣们面对隋文帝的发问,又一次集体保持沉默了。

过了好一会儿,左卫大将军元旻站出来发话了:废立太子可是国家大事儿,这样的诏书一旦发出去可就永远收不回来,希望陛下要三思而后行……隋文帝听了他的一席话,就知道今天废太子的事儿只能暂时搁浅了。隋文帝看今天没有达到目的,便对公开不支持他废长立幼的元旻心生恨意,要求杨素在暗地里调查一下儿元旻。

杨素对隋文帝的用意可是心知肚明,立马就对元旻展开了调查,并且很快有了进展:太子杨勇和元旻私交甚好……元旻当时是左卫大将军,他可是皇帝禁军的首领。在这个敏感时期,太子杨勇和皇帝的禁军首领私交甚密,那不就是说他想通过拉拢皇帝的禁军,接近皇帝,欲行图谋不轨的事儿吗?有了这个重要线索,隋文帝命杨素马上抓捕元旻,并将他下了大狱。

开弓没有回头箭,隋文帝为了早日废掉太子,他命杨素继续搜集太子杨勇的罪行。杨素受命来到太子府,他在太子府上转了一圈儿,发现太子的后院屯放着上千根槐树条,并且在一座仓库里还搜到了好多艾绒,这些东西在当时那个年代,可是用来做火把的原材料。这些槐树条其实是杨勇有一天在从仁寿宫回大兴城的路上,他发现路边有一棵大槐死掉了,那棵柳树特别大,盘根错节,枝条繁杂。杨勇当时感觉这棵大树死了也就没啥用了,让他烂在路边儿挺可惜的,于是便让手下将那棵柳树伐倒,劈成上千根树条,准备连同那些艾绒一起分发给府上的佣人,让他们拿回家生火用。杨素看到这些东西,他便立马动起了歪主意主意,便决定拿这些东西做点文章。于是他便问杨广在太子府安插的那个卧底姬威:太子屯这么多东西,有何居心啊?

姬威心里很清楚,他已经无路可退了,只有将太子彻底扳倒,自己今后才有活路可走。于是他灵机一转,便对杨素说,太子不仅屯了这么多做火把的东西,他还养了一千匹马呢。这几样东西凑在一起,杨素总算有了新证据了,他便赶忙向隋文帝汇报:太子杨勇准备率兵在夜间骑上他养的上千匹马,拿着火把突袭您常去避暑的仁寿宫,打算将皇帝困死在那里……

有了这样的物证再加上姬威做人证,那可就把太子准备谋反的罪证给彻底坐实了。于是就在开皇二十年的十月九号,隋文帝开始召见太子杨勇。当杨勇来到朝堂之上,发现隋文帝已是穿着一身戎装端坐在朝堂之上。朝堂四周站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兵,殿东边是文武百官,西边是皇亲国戚,也就是宗室的主要代表。因为废立太子既是国事同时也是家事,所以双方代表都要到场。隋文帝命薛道衡当众宣读废太子诏书。就这样当了二十年的太子和他的家人,就这样以莫须有的罪行给废为庶人了,而众望所归的杨广被立为新太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