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小小书屋 > 隋朝那些事儿 > 第27章 东征高丽

第27章 东征高丽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隋炀帝想要建立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功业,经过隋炀帝几年的努力,北、西、南三个方向都已经臣服,只有东方还没臣服,他决定率领百万大军东征高句丽。

经过四年多的精心准备,隋炀帝亲自踏上了东征之路。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隋炀帝首先是开始后勤准备,大业四年,隋炀帝颁布诏令,征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万人来修建永济渠。也就是南边儿从洛阳开始,北边一直修到涿郡,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城。这条运河一开通,隋炀帝就可以把兵和粮通过水路一直做到涿郡。他把北京作为基地,东征也就容易多了。

大业七年二月份,隋炀帝下令征调民夫在山东半岛修建三百艘大船。而且这三百艘大船必须在一个月之内修好,这个工程量就太大了,这么急的工期,这么重的任务,民夫们就只好在监工的皮鞭之下,昼夜赶工。这是非常惨的,因为修船是在水里工作,大部分民夫腰部以下都生蛆了!

后勤工作准备好之后,隋炀帝就开始征兵了,隋炀帝下令,全国所有的常规兵源都集结到涿郡,这些都是常规士兵。为了造大声势,据《资治通鉴》记载,隋炀帝发江淮以南水手一万人,弩手三万人,岭南长矛手三万人,这些是隋炀帝临时组建的特种兵。

大业七年,隋炀帝下令让河南,淮南和江南的老百姓制造戎车五万辆,全部送到今天的河北高阳县,这是给士兵运送衣服,武器和其他辎重的。另外隋炀帝还征发江淮以南的民夫带上船只,把几大官仓里的储备粮全运到涿郡,这么大的战备工作,一共动用了几十万民夫。

经过一年多紧锣密鼓,不计成本的折腾,到大业八年正月初一,各项准备工作终于全完成了。全国征调来的大军齐聚涿郡,一共是一百三十万,当时号称二百万。

隋炀帝把这二百万军队分成左右两翼,每支是十二军,总共是二十四路军,他又把二十四军的进军路线全部宣布出来了,这可是兵家之大忌。更可笑的是,隋炀帝顺带着把军服的番号也给公布了,他要求每路大军的每一个人,必须在衣服领子上缝一个军记带。实际上就是一条长长的布条子,和现在男士戴的领带很相似。军记带上上面写的是每个士兵所在的番号,以免行军打仗的时候走丢了。

隋炀帝自己都亲征了,自然是要把文武百官也全带上,他让每个官员也系上一条军记带,把自己的身份也标上,这可是在故意泄露军事机密,兵之大忌啊!

隋炀帝出征的方式也很特别,他是每一天发出一支军队,每两支军队之间相隔四十里,一天一天的走,这样二十四路大军,光出发就要用二十四天。再加上运输后勤物资的辎重部队,所有部队出征完毕,一共用了四十天。

这样的行军方式不就是一字长蛇阵,首尾相隔足足有一千多里,可以说前面出任何事儿,后边的军队根本就不知道,这样的部队虽然人数众多,战斗力可是要大打折扣的。

另外,隋炀帝的军队里还有各类闲杂人等,他还带上了一支军乐队,可能是想打完仗之后,搞个文艺演出。同时这支队伍里还有大和尚,道士,尼姑,女眷,以及爱国使者。大业六年隋炀帝把好多西域小国的使者和君主都带到中原来了,这些人好多都没回去,隋炀帝也就把他们全带来了。让他们随军观战,进一步感受一下儿大隋的威风,进一步增强一下儿他们追随的信心和决心。

隋炀帝以这样独特的出征方式高调出征,最终是丢下了三十多万将士的尸体,铩羽而归。面对上上下下低迷的情绪,一下儿遭受重创的百姓。隋炀帝打算卧薪尝胆,等到时机成熟,发动第二次东征。

发动那么大阵势,结果是大败而归,隋炀帝无论如何是难以接受的,而且还是当着那么多国际友人的面儿。隋炀帝可是一个骄傲自负的皇帝,这个面子他是无论如何要扳回来的,而且是越快越好,否则国际国内两方面都难以交代。

隋炀帝组织的第二次东征的胜算还是很大的,因为这次东征隋炀帝本人学乖了,他不再瞎指挥了,他让诸将可以根据战机自行决定自己的安排了。同时这次在原有的府兵之外,又增加了一支新军,这支新军的名字叫骁果,意思就是骁勇果敢,听起来就是一支高大上的军队。这支新军全是招募来的,都是些志愿军。他们全都是些渴望通过战争来建功立业的人。让喜欢打仗的人去打仗,战斗力当然会强多了。

这支新军队伍可谓是人才济济,就拿杨玄感来说,他可是货真价实的大贵族,因为他是杨素的长子,他的出身好,意味着他的号召力强。另外杨玄感跟他爸爸一样,都是能文能武,。他从小就非常勇敢,而且弓马娴熟,还喜好读书。除此之外,他的个人能力还特别强。

杨玄感最初当官的时候,是担任瀛洲刺史,那时他还是一个特别年轻的小伙子。再加上他是一名空降干部,所以瀛洲当地官员就不怎么把他放在眼里。

杨玄感上任之后是不急不躁,他先不去处理任何问题。而是先派了一些耳目到民间去打探情况去了,把他手下所有官员的德行能力,乃至他们工作上的污点,全都了解的一清二楚。

然后杨玄感就开始逐个找他们分别谈话,布置工作。在谈话过程中,这些手下的官员发现自己的隐私全让杨玄感给掌握了,把柄都抓在人家手里了,还跟人家较什么劲啊。

杨玄感的风度还特别好,杨素是个美男子,当年平陈战争的时候,他站在船头,江南人都以为是江神降临了。杨玄感可是继承了他爸爸的优秀基因,也是长得高大威猛。杨玄感不光风度好,他待人接物的态度也好。他虽然出身高贵,他对那些以文学才华知名的名士非常的客气,完全是礼贤下士。跟他交往的英雄豪杰也就越来越多,杨玄感的社会声望也是与日俱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