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小小书屋 > 【红楼+清穿】 世外医仙化作林 > 第2章 初入京城

第2章 初入京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说起贾家,黛玉的注意力果然被转走。

只因当日贾敏初逝,荣国府便打发了几个人过来要把他们姐弟都接走。若没有晴玉这些年的铺垫,林如海或许还不当什么,只认为亲戚间走动原不应兴师动众,他们林府也该低调简朴才符合书香门第的清贵。可贾敏犹在时,林晴玉便总爱引她说荣国府的处事风气,更常常追问年节人情往来时过来的贾家仆从。一来二去间,如今的荣国府是如何“一双富贵眼”便不难发现。

一个处处金贵讲排场的家族,来接外孙女却是三等仆妇。纵然那几位老妇人也算得衣着不凡,终究不是迎人该有的道理。便是不说礼数,单说这扬州到京城千里迢迢,竟不该派个能主事的男子来护着安全吗?倒是原著后来林如海病故时,贾家终于舍得派贾琏亲自护送黛玉,之后便发了一笔百万横财。

现今的林如海在晴玉照料下十分康健,弟弟林昭也活得好好的,再没有给贾家发横财的机会。连同那几个仆妇也被林如海打发了,只说待守孝一年后由自家派人把女儿送去——儿子就不去了,林昭又不会被人非议没教养嫁不出去,何必多一个人去遭罪?这也是林晴玉的建议,纵然气愤世道男女不平等,她也不会把亲弟弟往火坑里推。再说贾府的毛病何止看人下菜一条,那老少爷们的荒唐事可是能勾得薛蟠这混账玩意都乐不思蜀,林昭到底还小,没必要去亲身抗争近墨者黑。

一番分析听得林如海连连点头,却也越发心酸愧疚,为女儿感到揪心。看荣国府就更像是择人而噬的龙潭虎穴,只得多多为两人带上钱财傍身,备好丫鬟仆人,又点了家里积年的老管家去京中打点老宅和商铺,以便随时照料。

别说,钱是真不少。到底是底蕴深厚,又在江南富庶地,更兼几世累积。最关键的是林家不浪费啊,从不搞“白玉为堂金为马”这套,也没有那么多旁支来分家,有钱就好好攒着经营,那可不得越来越多?怨不得当年荣国府最鼎盛的时候舍得把嫡女嫁过来。想想也是,以贾家现在把女儿送去当宫女都要博富贵的作态看,就算当年没有那么势利得那么明显,也万不会低嫁。

原著里黛玉轻车简从,那是信任亲戚。现在不信任了,随便从家财里拨出九牛一毛,也尽够姐妹俩在京城挺直腰杆。

这么说或许有些俗气,但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晴玉还记得《林黛玉进贾府》是上了高中语文书的,其中那一句“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了她去”真是“寄人篱下”四个字的教科书描述。

再看现在的黛玉,哪怕为着前途未卜发愁,眉眼间也不见半分不自信:“前日船只靠岸时已遣人快马去报了行程,若再像上次接人时那般轻慢,那也是他们自己丢脸。横竖姐姐也叫人顺便订了轿子预备,凡事靠着咱们自己,可不比指着旁人强多了。”

晴玉一笑,忍不住指了指林怼怼这张闻名后世的小嘴:“这话要让外祖母家的人听到,指定要生气。”黛玉撇撇嘴,知道姐姐这是教自己在外适当留情面。听说贾府的丫鬟婆子们最是爱传话,不定在屋子里说点什么,第二天全家就都知道了,且还是添油加醋煽风点火的加强版本,因此这种直来直往的话在贾家可说不得。

这么一想,便觉得怪闷的。却又听得晴玉带着促狭继续道,“不过咱们这是私下,咱家的丫鬟不会乱传。趁着还没到,你快多说点,我爱听。”

姐妹俩你一眼我一语,这最后一日的行程倒也过得轻快。只是没想到第二天靠岸时,还真被黛玉说中了——两顶小轿,两辆拉行李的小车,并着几位闲唠嗑的婆子,这就是荣府派来的全部。再看那小车容量,顶多也就装三两个箱子。莫说是国公之府,便是旁边同时下船的商户也比这周全许多。

晴玉和黛玉顶着“孝”字,不能在外人面前甩脸色,可宫里赐下的两位嬷嬷没有这些顾忌。因着神医重要,绝不能被外人算计或笼络了去,康熙派来的王嬷嬷和李嬷嬷都是乾清宫当差的,对皇帝忠心耿耿不说,素日也极有体面。她二人见惯达官贵族,最讲规矩,此刻便不由得冷了脸——荣府是打量小姑娘没见过世面糊弄着玩呢?

王嬷嬷上前一步,对来接人的婆子笑道:“可巧今日顺风船行得快,倒是来得比预计早,想是荣府还有车马未至,既如此,不若诸位且上船陪姑娘们等一等。”

这就是给台阶下了。

毕竟是第一次见面,以后还要长住,再生气也不好撕破脸。现下随便扯个幌子,奴才若是机灵,无论从码头包车也好,叫人回去禀报也好,总归能先把这茬糊弄过去。

可惜王嬷嬷不知,荣府的奴才们素来过得堪比半个主子,对着比荣府门第低的便自觉高人一等,对着真正的贵人又畏畏缩缩,哪有她想得那么灵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