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小小书屋 > 七十年代餐饮大王 > 第75章 第七十五章

第75章 第七十五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俞向安的这个抽奖, 让俞满生看的一头官司,这太赔本了吧。www.zhongqiuzuowen.com

钱还没赚多少, 就贴进去几百块, 这几百块都是一般人一年的工资了。

但这其实是一个幸存者偏差的问题。

凡是抽奖就会中,中了的绝大多数都是饮品, 比如说酸梅汤,酸梅汤能值多少钱

他们抽到这种奖,就不会兴奋的到处跟别人说道,但是中了价值超过一毛钱的人就不一样了, 超过的越多他们就会越兴奋, 这是一个谈资, 会忍不住跟别人分享。

亏本肯定是会亏的,这些奖品也是俞向安真金白银买回来的, 虽然有些批发价会便宜不少,但是作为宣传, 这笔钱花的是值得的, 名气打出去了, 很快这钱就能翻倍的赚回来。

五味的名气一下子就因为这巨额的抽奖打出去了, 外卖业务也干的很好, 每天差不多到了饭点的时候, 孙东升就骑着自行车给人送餐,这种一送就是几十份。

想要吃好点的, 有荤有素, 要是想省钱的, 就吃素菜,但就是这素菜也会浇一勺卤汁,拌饭吃,喷香。

他一个人送餐还来不及,又多招了一个人,也配备了自行车,方便他们及时送饭。

俞满生的工队里面就点了套餐,午餐和晚餐都由他们送到手里,菜单都是提前定好的,如果要改的话就要提前一天过去更改。

他给大家点的是中等的,不是纯素菜,多多少少沾点肉,或者是浇了一勺肉汁,亦或者是会有鸡蛋,分量不多,但那也是属于挺好的盒饭了。

很多工地上给这些工人订餐,他们定的都是最便宜的,有饭有菜,能糊弄肚皮,就不错了。

有这个色香味俱全的比较,价还差不多,那不就脱颖而出了。

俞向安对成本控制也有数,现在都实行了分田到户,大家下地干活的积极性高了很多,也没遇到什么灾害的,粮食产量就上去了,大家的口粮方面没有那么着急,养猪养家禽也没有受到限制,现在买食材自然就更方便,而且不会说买不到了。

尤其是素菜,在南方,除了个别时间段,大部分时候都不缺。

名气展开以后,只要他们来吃了,俞向安就没怎么担心回头客这个问题,事实也和她想的一样。

现在的日子没有之前那么难过,手里有些钱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家都不会介意对自己好一点。

加上来这里打拼的人,只要找到了活干,那待遇都不会太低,最起码比他们在老家要好,这饭店比国营饭店不差什么,态度又好,还好吃,他们有时间来这里消费一顿不算什么。

而且在这里也没有说什么很容易的鄙视个体户之类的话,因为在这里的绝大部分都是干这些的。

店铺里面的生意好,外卖的生意也兴旺,还有批发。

是的,她在这边也干起了批发,由曾旺的亲朋带起的头,他们来这边拿货,装在篮子里去别的地方兜售,谁要了就称一些,用干荷叶或芭蕉叶之类的叶子包好。

俞向安跟在首都一样,不管他们加价多少,以固定的成本卖给他们,卖了之后他们再怎么转手就与她无关。

这边的消费力很惊人,收益跟首都的那两间店居然持平,一个月能挣四位数。

而且时不时的就能拿下一个大单子,这样子她的收入波动的时候她就能拿到两三千块。

为什么那么多人明知道这行被人看不起还是有源源不断的干个体户的人

因为这行暴利啊。

当然,忙碌也是肯定的,每天半夜就要开始准备食材,忙到天黑,俞向安都发现她的裤子变大了。

她瘦了不少。

都是累的。

周媛媛和周丽丽这对姐妹都是附近的店里面的服务员,穿着白衬衫,下面穿着西裤,学香港那边的人化着妆涂着口红,看上去很体面,她们的工资也不错,因为她们会粤语,会普通话,一个月能拿将近四十块,要是她们销售量上去了,还能拿到更多,她们姐妹两个在这里日子过得美滋滋,附近这新开了一间店,她们当天看到这边热闹,就过来看了看,结果一听这边开业抽奖,最大的奖能送一辆自行车,想都不用想就进来了,排队点了饭,周媛媛点了一个卤肉饭,周丽丽点了一个肉沫蛋炒饭。

分量很足,她们两姐妹能吃得饱饱的。

她们的花费都超过了一毛钱,为了能够多一次抽奖的机会,她们姐妹两个分开结账,两个人都得到了一次抽奖机会,周媛媛的运气不好,抽中了一碗汤,味道是不错,倒也值得,周丽丽的运气好一些,得到了一小盘卤花生,味道不错,闲着吃两个,口齿留香。

之后惦记着大奖,她们连着来了三天,一天两顿,一顿抽两次,到第三天的时候,周媛媛终于抽到了一个不错的奖,得到了一对印着荷花的碗,看上去挺喜庆,她们姐妹两个用刚刚好。

在第二天的时候,在她们的眼皮子底下,自行车被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抽中了,她们看的心潮澎湃。

回去一说,交好的小姐妹们都来了。

自行车被抽走了,但是还有一对电子表啊,说不定那个幸运儿就是自己呢。

这三天她们分开点了这里不同的菜,对这个店也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服务态度好,味道好,价公道,又离他们上班的地方近,菜式还多。

不来这里去哪里

她们就这么成了这里的常客,而她们并不仅仅只是个例。

花了两个月,看着店里的收益基本稳定以后,俞向安就琢磨起开分店了,一个店辐射的范围是有限的,就比如外卖吧,要是离的远了,外卖送过去那就不太方便了,所以她要在另外一个地方再开一家店。

俞向安之前考察过不少地方,现在直接再选一个地方就成。

地买了,请人开建,又还要招人手。

招人手倒是挺简单的,这一次她一口气招了六个人。

其中三个都是十五到十三到十六岁年纪的小伙子,这是她收的学徒,她想要做大,厨师不可能只靠她一个人。

现在自己还能顶着,也是因为卤味这东西比较简单,但要是后面只靠她一个人,那是不行的,另外请厨师是必然的,她把告示贴出去了,就看有没有人来。

她要招收学徒还是比较好找的,她这边包吃,每个月还有五块钱,送去别的地方学艺,他们还得要倒贴钱呢,至于说要帮着干活,去当学徒哪有不干活的。

他们住的地方就是后面,不过现在住的比较简陋,除了俞向安的卧室和办公室,他们的宿舍是两个大房间,分男女,都是上下床。

这样挤一挤能住不少人。

所以地方买大还是有必要的。

可以做宿舍、后厨、采购点。

在她的第二间店筹备期间,终于辗转收到了克莱特的电话。

俞向安都没抱什么希望了,时间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一直没有音讯。

克莱特开口就是道歉,他说他家那边出了一些情况,他现在才处理完,所以这件事就延后了,耽误了这么久,请她见谅,另外他和他叔叔打算近期会一起来一趟,也会去特区,到时候再一起见面详谈。

这当然最好了,俞向安笑着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和地址,随即立刻清点了一下自己的存款。

在首都开店的钱用来买地,然后建起了这个店面,就花的差不多了,现在这摊子支起来赚的扩建分店,又花出去了,手上还真没多少钱。

他们来了要是合作的话,几百块几千块的小钱,对方应当是瞧不上的,俞向安自然想要站在平等的位置和他做生意,但是就现在这情况来看,还是时间太短了,她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积累,不过现在想要短时间内筹钱还有一个途径,那就是贷款。

她可以先准备了。

俞满屋那边他收到了杨慧丽的急电,让他们回去,不仅仅是他,是他们没有结婚的小伙子都要回去。

为什么

因为他们大队要分田地了,这是真正的分田到户,之前的分田,只是暂定,还是集体的,现在这分田到户就是这个地承包给这个家庭几十年,这不就是相当于真的把田分给他们吗

这是大事。

农村人把土地看得特别重,因为这个原因,要分地的人家家里有人没有娶媳妇的,立刻张罗着要娶媳妇,没有去进行户籍登记的,赶紧去登记,分田是要按照户口登记的人头数来分的。

这自然引发了不少的矛盾和争端,这家里有适龄女儿的,短时间内就不打算嫁女儿了,女儿在家里,到时候就能多分一口人的田地。

有那想娶媳妇的就赶紧想要抓紧时间娶进门,到时候他们就能多分一口人的田地。

还有分田,这田是肥是瘦,距离水源是远是近,是分开的还是地都在一起的,都有的讲究。

村干部个个忙得焦头烂额,天天有人来问,这件事情要是不办好很容易就得到一大堆的埋怨。

杨慧丽一得知这消息,那可不赶紧的要催他回来,赶紧娶个媳妇进门。

二儿子在上海,户籍不在这边,张罗了也没用,小儿子的户籍在这里,他现在这年纪老早就该娶媳妇的了,他一直不愿意,现在杨慧丽是说什么都要给他娶进来一个。

至于户籍登记,他们这些大的都登记过了,就是俞满昌生的三个孩子没有去,也赶紧的去补上了。

分田这么大的事儿,确实该回去一趟,但是这娶媳妇吗

俞满生赶紧溜了,把事情全权委托给了杨慧丽,让杨慧丽气得跳脚。

这倒霉孩子

她上辈子一定是欠了他的,怎么就说不听呢

这老大年纪了还不愿意谈个对象,别人家的这年纪孩子都能到处撒欢,他连个影都还看不见

气死她了

跟他一起回去的青年,有的跟他一样,逃也似的回了特区,还有的则是被迫在短短的时间内敲定了自己的人生大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