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繁体版 简体版
小小书屋 > 【红楼+清穿】 世外医仙化作林 > 第3章 贾府初见

第3章 贾府初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其实林晴玉并非一定要讲个排场,但凡事都得有个差不多。分明有三间兽头大门,中间的大门是迎最尊贵的贵客的,恐怕要天子来使或是皇子亲王、四王八公家的人才能扣开。晴玉作为亲戚晚辈,不会硬逼着人弄那么郑重。但最起码,你也得给我开个侧大门。

至于角门,若等真住了进去当一家人看,为着方便偶尔走走倒也没什么。可这是第一次进贾府第一次见面,她和晴玉都是朝中大员之女,没有这样的道理。像是第一次进家门就只用一顶小轿抬进偏僻角门这种描述,说句不好听的,她只在大户人家纳小妾的时候听说过。

而派人迎接也是同理。旁的人她不知道,但她知道原著薛宝钗入贾府的时候“喜得王夫人忙带了媳妇、女儿等接出大厅,将薛姨妈等接了进来”,而黛玉进来时,直走到了贾母门口才有丫鬟寒暄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合着之前进门黛玉走了那么老半天,是压根没人通报呗?

之后丫鬟才打起帘子回话说“林姑娘到了”。怎么讲呢,搁现代随便找个饭店,服务员喊“欢迎光临”都比这个积极。

还是那句话,她是晚辈,不指着主子们到大门口接,但意思意思招呼下会累死吗?方法万万千,现在这样不就挺会变通?

晴玉还未出声,就见那管事婆子已殷殷切切唤了一批衣帽周全的小厮接替轿夫,又挥手找来仆从帮林管家卸了行李放入院子,一应事项有条不紊,这才总算露出一点大家风范来。

面子是相互给的。人家既然给了面子,晴玉也不再计较,略客气两句后便安安稳稳由着轿夫抬进去。身后王嬷嬷和李嬷嬷都下了车,带着丫鬟们赶上前来步行围随。直一垂花门前,管家婆子便又招呼着其他随从先候着,晴玉与黛玉下轿,只携了两位嬷嬷并雪雁、碧鸢、青梅、白苏四位贴身丫鬟依旧往前。

过了垂花门,则更是一番雕梁画栋的奢华景象。紫檀架子、穿山游廊、鹦鹉鸟雀,端的是把富贵两个大字写在了面上。

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争着打起帘笼,又笑着回道:“起姑娘们到了大门前,老太太可就坐不住了。这一会子功夫便念了几遭。”

说着又引她们进去。甫一入房,就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晴玉便知这是鼎鼎大名的贾母,正欲行礼,早被她老人家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

老年丧女,人生悲事。晴玉纵然对贾府有诸多防备,此前也恼怒于贾府连正经派个主子去奔丧都不肯,此刻倒也愿意相信一位母亲失了女儿的悲伤。黛玉更是心思玲珑细腻,最易被打动,被老太太一声声的“敏儿”触动思母之情,忍不住跟着哭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众人慢慢劝解起来,晴玉也擦着泪道:“往日母亲最惦记老太太,总想着能回家看看。如今我和黛儿来了,便是替母亲回来侍奉。只是惹得老太太如此难过,母亲若知也必当愧疚不安。”贾母这才止住悲伤,由晴玉携黛玉正式拜见。

又见堂中还有几位主子,贾母一一指与她们:“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二人一一行了礼,却见旁边仍有三位姑娘。

晴玉想到原著中是黛玉都进屋陪着哭完,贾母才叫三春过来的。如今她们却是提前报了行程,又正经在进大门时便通报了,自然不好拖拖拉拉地现场再说什么“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倒叫她能提前欣赏到三春风采。

最小的必是惜春无疑。另两位中,一位肌肤微丰,显得温柔沉默,想来该是迎春;另一个削肩细腰,顾盼神飞,当是探春。三人各有特色,都叫人见之难忘。只是,也幸亏各有特色,否则脸盲患者该发愁了——三人钗环裙袄,皆是一样的妆饰。

晓得的,知道这是对三位姑娘一视同仁,不曾厚此薄彼;不晓得的,该说这衣服是批发的了。

晴玉忍不住在心里吐槽,面上却半点不显,只随着贾母的话见礼。但她不说话,她和黛玉的衣饰却会说话。三春自小生在贾府,几乎没有外出的时候,偶尔见着亲戚家的女孩子如湘云、宝钗也只是单独一位,未曾知晓旁人家里如何待姐妹。今日见着晴玉和黛玉两人,才知不同。

因孝期刚满一年,二人俱不愿穿红戴绿,皆择了一身深蓝裙子。饶是一样的颜色,裙身设计亦各有细巧之处。晴玉从医,自来爱穿得略利落些;黛玉喜静,一身裙子格外衬她身形,显得温婉可人,更有几分她这个年纪孩子该有的灵动。裙上配饰也有讲究,晴玉素爱缀些香囊装药草药丸,黛玉则自书中学了“君子如玉”,腰间系着羊脂玉佩。头发上,晴玉走得是“大气”风格,梳最简单便捷的发型,剩下的全靠装饰,几只银质宫花配上珍珠发钗,搭配得端庄雅致;黛玉年纪小却格外耐得住性子,并不嫌弃梳头繁琐,丫鬟便弄得更精巧些,略插上几根玉簪玉钗就格外有仙气。

两身装扮并不多凸显华贵,难得是这份心思。从前贾敏在时最爱打扮她们两个,林如海更是从不吝啬,但凡妻子女儿喜欢只管买来就是。可放在贾府中,王夫人断没心思打扮探春,贾赦舍不得给迎春花钱,惜春的父亲哥哥则是不提也罢。倒让晴玉有些感慨:偌大的荣国府,身处“寄人篱下”四个字中的其实不止她们两个。爹不管,娘不在,才是贾府的常态。想真正活出自由和体面的,谈何容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